- ·上一篇文章:网红产品的定义(谈谈网红产品)
- ·下一篇文章:明者因时而变 知者随事而制 申论(明者因时而变的下一句)
崇俭抑奢的名言警句(崇俭戒奢的名句)
申论作文作为议论文,最关键在于论点,最核心在于论证,最重要在于论据。而在多种多样的论据中,名言警句无疑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种素材。很多考生甚至将名言警句作为最重要的论据来源,从而在日常复习中把重点都放在了背诵和记忆上。事实上,名言警句只能起到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最重要的还是在于论点、观点、思想和论证的逻辑严谨性。即使如此,日常复习中随手积累一些名言警句,还是很有必要的。在你的文章论点、论证都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名言警句确实能够给人眼前一亮,起到提分的作用。
无论是中央八项规定的政策背景,还是当前资源短缺浪费严重的现实背景,都对杜绝铺张浪费,提倡勤俭节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作为一个热点知识,在考试中出现的可能性也是大幅提升,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带大家一起积累一些“禁奢崇俭”方面的名言警句。
1. 俭则不费,勤则不堕,忍则不争,保身与家之道也。
————徐九思
2.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老聃《老子》
3.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包拯《乞不用脏吏》
4. 间,美德也;禁奢崇俭,美政也。
————魏源《魏源集》
5. 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资治通鉴》
6. 侈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
————韩非
7.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况《荀况·天论》
8.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诫子书》
9. 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
————邵雍《男子吟》
10. 身贵而愈恭,家富而愈俭,胜敌而愈戒。
————荀况《荀子·儒效》
11. 拒腐蚀,用不沾。
————毛泽东
12. 政惟求于民便;事皆可与人言。
————梁章矩
13. 常将有时思无时,莫把无时当有时。
————《增广贤文》
14. 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易传否》
15. 奢俭之节,必视世之丰约。
————《三国志·魏书·己凯传》
16. 囚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
————《墨子节用上》
17.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
————朱柏庐《朱子家训》
18.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19.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
20.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孟轲《孟子·离娄上》
相关文章:
第1篇 最优选择算法(最优选择定律) 作者:admin
作为行测考试中必考题型,并且题量较多的定义判断,很多考生做起来非常“痛苦”,因为大量的练习未必能够保证正确率的提高,究其原因——过分“较真儿”。现在的题目经常出现无法找到“正确”答案或者多个“正确”答案的情况,于是很多考生就会“佛系”选择——随便选。以此得出的答案,正确率可想而知。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针对怎样避免“较真儿”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实际很简答——选择
第2篇 安徽公务员面试考官是怎么安排的(安徽公务员面试考什么) 作者:admin
安徽公务员面试考场如何表现才能更受考官青睐呢?本文,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小编将为大家讲一讲面试考场考官最欣赏的考生类型,马上参加面试的你可以参考下!一、气场强气场是一个综合实力的体现。包含着装、眼神、举止、情绪状态、表达流畅度、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等等。气场影响因素很多,如着装、表情等。而考官最看重的,是心态。心态会影响语言表达,影响到考生能否和考官自
第3篇 2020年国考言语理解备考应该怎么做题(2020年国考言语理解备考应该怎么做答案) 作者:admin
多做真题,善于总结在学习完笔试课程中的方法精讲、强化提升、真题实战等内容后,同学们就要坚持每天做题,尤其是历年国考的真题,能帮助同学们了解国考的命题趋势和各类常考题型,方便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分清侧重点,有的放矢。像是近五年,在行测言语模块的片段阅读部分,中心理解题的占比最多,其解题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4篇 公务员考试 结构化面试(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的答题技巧有哪些) 作者:admin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不学礼无以立”事关礼仪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往往在面试考试过程当中我们的考生就会认为只要将自己的内容答好就可以了,俗不知礼仪才是面试环节当中的第一块敲门砖,因为当考生走进考场的第一时间,每
第5篇 2020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型分析答案(2020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型分析) 作者:admin
在2020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是最基础的题型,相对而言得分也不算什么难事。但往往同学在归纳概括能够找到要点之后,发现要点不仅找完,而且也是按照材料表述内容作答的,但就是无法拿高分甚至满分,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条理上还不够清晰。一、条理清晰是归纳概括的基本要求众所周知,无论是在国考还是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