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申论作文的写作过程(申论写作的关键)
- ·下一篇文章: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历年公务员申论真题)
陆游曾叹: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人生少年,风华正茂,为国尽力,一世荣耀。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备战在即,中公教育应广大考生的需求,推出一系列高品质的国考应考策略,助力考生摆脱困扰,梦想成真。
下面,中公中公教育专家将以国考申论科目的命题特点与趋势分析开篇。
一、历年国考申论考情速递
(一)主题选取偏重社会文化领域
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五大领域,申论命题无出其右。从2011至2015年国考申论科目试卷所选主题看,从单一领域逐步演变为涉及多个领域,目前,命题较为热衷于社会与文化领域,经济与生态也偶有涉及,但多用作背景。
国考具有立论高、统揽全局的特点,在材料的主旨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同时关注当前的政策方向。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同时,还有当前重视民生、科技创新等时代主题。所有这些,都受到申论命题者的密切关注。
(二)案例材料独秀,理论材料点题
从2011至2015年副省与市地10套试卷所用材料看,材料字数一般在6000~8000字,除个别年份外,如2011副省试卷,“给定资料”所用材料均较为可读,且案例材料居多。案例之余,数据材料、观点材料也多有出现,但所占篇幅较少,而且中公教育专家学者观点往往成为“给定资料”的“点睛之笔”,是考生把握材料的关键。
从给定资料的组织逻辑来看,副省与市地两套试卷的材料逻辑一般都较为常规,体现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维逻辑,涉及到问题、原因、影响、对策、意义等范畴。
(三)题量稳定五题,题型有变化
国家公务员考试自分为副省级和市地级以来,各题型不断推陈出新,而从副省级与市地级两类考试看,试卷题量基本稳定,2010至2012年均为四大题五小题形式,2013、2014、2015三年为五题。国考申论试卷题量已基本稳定为五题模式,涉及归纳概括、提出对策、贯彻执行、综合分析、申发论述五大题型,试卷能力测查较为全面。
在五大题型中,各题型配置则有所侧重。在副省与市地两套试卷题目中,归纳概括题型独领风骚,除了2013年副省级考试未设置归纳概括题外,其余年份无一错漏,尤其是市地级考试更是对归纳概括情有独钟,在2014年试卷中甚至连中二元(第一、二题);从副省级与市地级两套试卷来看,副省级试卷更青睐综合分析题型,2010至2014年的副省级试卷均命制了综合分析题型。在2015年,副省级试卷(第二、第四题)有两道综合分析,市地级考试则有两道贯彻执行题。
[1][2]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最优选择算法(最优选择定律) 作者:admin
作为行测考试中必考题型,并且题量较多的定义判断,很多考生做起来非常“痛苦”,因为大量的练习未必能够保证正确率的提高,究其原因——过分“较真儿”。现在的题目经常出现无法找到“正确”答案或者多个“正确”答案的情况,于是很多考生就会“佛系”选择——随便选。以此得出的答案,正确率可想而知。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针对怎样避免“较真儿”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实际很简答——选择
第2篇 安徽公务员面试考官是怎么安排的(安徽公务员面试考什么) 作者:admin
安徽公务员面试考场如何表现才能更受考官青睐呢?本文,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小编将为大家讲一讲面试考场考官最欣赏的考生类型,马上参加面试的你可以参考下!一、气场强气场是一个综合实力的体现。包含着装、眼神、举止、情绪状态、表达流畅度、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等等。气场影响因素很多,如着装、表情等。而考官最看重的,是心态。心态会影响语言表达,影响到考生能否和考官自
第3篇 2020年国考言语理解备考应该怎么做题(2020年国考言语理解备考应该怎么做答案) 作者:admin
多做真题,善于总结在学习完笔试课程中的方法精讲、强化提升、真题实战等内容后,同学们就要坚持每天做题,尤其是历年国考的真题,能帮助同学们了解国考的命题趋势和各类常考题型,方便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分清侧重点,有的放矢。像是近五年,在行测言语模块的片段阅读部分,中心理解题的占比最多,其解题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4篇 公务员考试 结构化面试(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的答题技巧有哪些) 作者:admin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不学礼无以立”事关礼仪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往往在面试考试过程当中我们的考生就会认为只要将自己的内容答好就可以了,俗不知礼仪才是面试环节当中的第一块敲门砖,因为当考生走进考场的第一时间,每
第5篇 2020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型分析答案(2020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型分析) 作者:admin
在2020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是最基础的题型,相对而言得分也不算什么难事。但往往同学在归纳概括能够找到要点之后,发现要点不仅找完,而且也是按照材料表述内容作答的,但就是无法拿高分甚至满分,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条理上还不够清晰。一、条理清晰是归纳概括的基本要求众所周知,无论是在国考还是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