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辽宁的公务员(辽宁省公务员有省考吗)
- ·下一篇文章:复兴号 人民日报(复兴号巨轮人民日报)
逆向思维助你快速解决行测必然性推理难题的方法(逆向思维助你快速解决行测必然性推理难题)
第一次接触行测逻辑题的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题目太难啦!!!尤其是面对题干众多的条件,大家实在不知道从何入手。其实,逻辑题目只是抽象,并不难,只要你掌握了逻辑推理的对当关系和推理规则,做题时杜绝主观和经验,很多题目就可以轻松应对了。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带大家一起体验一下如何通过逆向思维快速解决一些必然性推理难题。
一、逆向思维适用的题目
当题干罗列若干直言命题或复言命题作为条件时,问法是“若必然要得出XXX的结论,需要增加下列哪项作为前提?”或者“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可得出XXX的结论?”,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结论信息所在的条件,一步步逆向推导,就可以找到题干所需的前提了。如何一步步进行逆向推导呢?那自然要借助不同命题形式的推理规则了。
二、借助复言命题推理规则进行逆向推导
【例1】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每个省的领导班子都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针对甲、乙、丙、丁、戊省的民主生活会,有如下情况:
(1)或者甲省未召开过,或者丙省未召开过。
(2)如果丙省未召开过,乙省便也没召开过。
(3)或者乙省召开过,或者丁省未召开过。
(4)如果甲省没召开过,那么戊省也未召开过。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可得出“丁省未召开过民主生活会”的结论?( )
A.乙省召开过民主生活会
B.丙省召开过民主生活会
C.甲省未召开民主生活会
D.戊省召开过民主生活会
【中公解析】正确答案为D。题干中(2)和(4)均为假言命题,其有效推理规则为“肯定前件则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1)和(3)均为相容选言命题,其有效的推理规则为“相容选言命题为真的前提下,否定其中一个选言肢命题则能肯定另一个选言肢”。
根据上述推理规则,可以采用逆向思维进行推导。
要得到“丁省未召开过民主生活会”,根据条件(3),必须保证“乙省未召开过”;要得到“乙省未召开过”,根据条件(2),必须保证“丙省未召开过”;要得到“丙省未召开过”,根据条件(1),必须保证“甲省召开过”;要得到“甲省召开过”,根据条件(4),必须保证“戊省召开过”。即丁省未召开过民主生活会←乙省未召开过←丙省未召开过←甲省召开过←戊省召开过,因此正确答案选D。
分享了题目之后,大家就能够理解“逆向思维”的妙处了吧!希望伙伴们多多练习,熟练掌握直言命题及复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巧妙使用逆向思维快速推导结论,提高大家做题的正确率和效率。
以上是中公教育为考生整理的“逆向思维助你快速解决必然性推理难题”相关内容,希望同学们把握机遇,早日上岸。更多省考相关内容尽在公务员频道!
相关文章:
第1篇 最优选择算法(最优选择定律) 作者:admin
作为行测考试中必考题型,并且题量较多的定义判断,很多考生做起来非常“痛苦”,因为大量的练习未必能够保证正确率的提高,究其原因——过分“较真儿”。现在的题目经常出现无法找到“正确”答案或者多个“正确”答案的情况,于是很多考生就会“佛系”选择——随便选。以此得出的答案,正确率可想而知。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针对怎样避免“较真儿”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实际很简答——选择
第2篇 安徽公务员面试考官是怎么安排的(安徽公务员面试考什么) 作者:admin
安徽公务员面试考场如何表现才能更受考官青睐呢?本文,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小编将为大家讲一讲面试考场考官最欣赏的考生类型,马上参加面试的你可以参考下!一、气场强气场是一个综合实力的体现。包含着装、眼神、举止、情绪状态、表达流畅度、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等等。气场影响因素很多,如着装、表情等。而考官最看重的,是心态。心态会影响语言表达,影响到考生能否和考官自
第3篇 2020年国考言语理解备考应该怎么做题(2020年国考言语理解备考应该怎么做答案) 作者:admin
多做真题,善于总结在学习完笔试课程中的方法精讲、强化提升、真题实战等内容后,同学们就要坚持每天做题,尤其是历年国考的真题,能帮助同学们了解国考的命题趋势和各类常考题型,方便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分清侧重点,有的放矢。像是近五年,在行测言语模块的片段阅读部分,中心理解题的占比最多,其解题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4篇 公务员考试 结构化面试(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的答题技巧有哪些) 作者:admin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不学礼无以立”事关礼仪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往往在面试考试过程当中我们的考生就会认为只要将自己的内容答好就可以了,俗不知礼仪才是面试环节当中的第一块敲门砖,因为当考生走进考场的第一时间,每
第5篇 2020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型分析答案(2020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型分析) 作者:admin
在2020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是最基础的题型,相对而言得分也不算什么难事。但往往同学在归纳概括能够找到要点之后,发现要点不仅找完,而且也是按照材料表述内容作答的,但就是无法拿高分甚至满分,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条理上还不够清晰。一、条理清晰是归纳概括的基本要求众所周知,无论是在国考还是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