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招考信息 > 选调生考试

    操作条件作用理论是谁提出来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的基本观点)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5 15:38:21

    斯金纳是后期行为主义对学习心理学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他坚持了科学、客观、控制的行为主义传统,继承了刺激反应的学习观,以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规律,在桑代克等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教育心理学影响巨大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1.斯金纳的经典实验

    斯金纳以白鼠等动物为被试进行了精密的实验研究。斯金纳在桑代克迷箱的基础上创设了“斯金纳箱”。箱内装有杠杆,下边有食盘,只要按压杠杆就会有食丸落到食盘中,记录系统会将按压杠杆的次数和时间记录下来。斯金纳将饥饿的白鼠关在箱中,白鼠在箱内不安地跑动,活动中偶然按压了杠杆,得到一粒食丸。之后白鼠再次按压杠杆,又可得到食物。由于食物强化了白鼠按压杠杆的行为,因此白鼠按压杠杆的频率迅速上升,直至吃饱。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过程

    根据实验,斯金纳发现,反应出现的结果对有机体作出的反应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反应发生的概率。他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如果一个操作(自发反应)出现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在今后发生的概率就增加;如果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发生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今后发生的概率就降低,甚至消失,这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

    3.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先前特定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如眼睛遇强光时,瞳孑L马上收缩等,是经典条件作用论中研究的对象。操作性行为发生之前不与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不是不依赖于任何刺激作用,只是行为不取决于事先的刺激,而是受控于行为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从事的大多数有意义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4.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1)强化

    强化原理是斯金纳理论的基础和最重要的部分。斯金纳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其原因就是强化,通过对强化的控制就可以控制行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发生的概率,强化物也即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又称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正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①正强化

    有机体自发作出某种反应,得到正强化物,那么此类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正强化在塑造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E1常生活中,人们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奖励来对他人的行为进行积极强化。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对遵守纪律的学生进行表扬,家长对考试成绩好的孩子给予物质奖励,这种现象都属于正强化,其中表扬和物质奖励都属于正强化物。奖励是塑造行为的有效手段,但是奖励的运用要得当,否则会强化不良的行为。这一点在中小学教育中尤为重要。

    ②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所体现的现象都属于负强化作用的现象。

    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它揭示了有机体如何摆脱痛苦。

    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回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是在逃避条件作用的基础上建立的,是个体在经历过厌恶刺激的痛苦后,学会了对预示厌恶刺激的信号作出反应,从而避免痛苦。

    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都是在反应后撤除了厌恶刺激,加强了同类反应发生的概率,属于负强化的原理。

    (2)消退

    有机体在作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称为消退。在经典性条件作用中,如果条件刺激出现后,不再有无条件刺激伴随,那么久而久之条件作用就会消失。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如果撤除强化,人或动物将不会持久 地表现某一特定的行为,最终这一行为会消失。例如,推销员挨家挨户地推销一种机器,但是如果几周都没有卖出一台,他很可能会放弃推销。可见,没有强化发生,将会导致行为消退。

    强化的作用在于增加某种反应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塑造行为的目的;而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3)惩罚

    惩罚是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惩罚与负强化经常容易混淆。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将来发生的概率。也就是说,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是加强行为的过程,而惩罚则正好相反,是减少或抑制行为的过程。

    但是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是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惩罚的运用须慎重,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5.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

    基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和积极强化原理设计的教学模式“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成为了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程序教学的基本做法是:将教材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积极反应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学生的错误率降低。在20世纪60年代,程序教学空前流行,许多教科书都是以程序化的方式编写。但到了70年代,人们的热情降低,并逐渐放弃了程序教学。不过,程序教学的合理部分被应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

      相关文章:


      第1篇    国资委08办什么级别(2004年国资委正式)    作者:admin

       关于国务院国资委2008年公务员考录04006001职位调剂公告各位考生:人事部网站已公布2008年考试录用公务员面试人选名单。其中我委“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及政策研究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职位代码04006001)计划面试人数15人,超过公共科目笔试合格分数线人数13人,现拟调剂2人参加面试和专业考试,现将报名事项通知如下:一、拟报名人员的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应


      第2篇    如何解决垃圾围村问题(如何解决垃圾围城)    作者:admin

       【给定资料】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建设进程加快和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垃圾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在个别地方已经发展到“垃圾围村”的地步,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顽疾,凸显出农村环境治理之困,已成为乡村振兴工作中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曾派出多路记者,奔赴全国多个地点,就农村的垃圾问题展开调查。据相


      第3篇    事业单位面试工作关系处理万能开头(事业单位面试处理关系类问题)    作者:admin

       事业单位面试辅导:工作关系处理答题技巧由华图事业单位招聘网提供,更多关于事业单位考试内容,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事业单位考试备考资料的内容,请关注华图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在事业单位面试中,工作关系处理是重要测评要素。工作关系处理类题目,并且涉及多个对象和矛盾点,如何妥善处理,需要我们考虑周全。下面,我们以一道例题来带大家一起感受


      第4篇    加强人才建设的做法和成效(加强人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admin

       加强人才建设走好强社之路农信社成立60多年以来,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服务县域经济能力逐渐增强,为“三农”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然而农信社现有的员工队伍建设以及所包含的人力资源管理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不断呈现出的新要求、新规定和新挑战。如何进一步加强农信社人才建设,走好人才强社之路显得尤为迫切。加强培训教育。多年来,农信社员工普遍存在着“一高三低”——平均年龄偏高、人文素质偏低、工作能力不


      第5篇    2016国考判断推理答案解析(2016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真题及答案)    作者:admin

       2016年国考行测试题判断推理题目,在命题趋势上大体情况并未发生变化,题量与去年持平,仍然是40道题,图形、定义、类比、逻辑各10道题,但是在考察的侧重点上,会有一些倾向性的调整。下面我们就2016年国考行测试题进行解读,希望能对考生进行参考。1、图形特征弱化,细节更细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