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招考信息 > 事业单位成绩

    2018国考行测数量关系答案(公务员行测数量公式)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9-04 20:14:18

    2018年国家公务员未动,“备考”先行。对于公务员考试而言,正确有效的复习备考无疑是成“公”的关键。而公务员考试因其内容广、知识点多、各模块特点不同,让很多考生在复习备考中往往不知所措、时常事倍功半。那么,如何走出备考困境、避免进入复习误区呢?今天图图就针对最为头疼的数量关系模块给广大考生分析六大常见备考误区:

    误区1:人云亦云的“全放弃”

    行测考试中,90%的人都会选择放弃数量关系,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认为难”,别人都说数量关系难,加之自己中学时数学成绩又一般,所以“我应该不会做”,因此很多人往往看都没有看这部分题目。

    这样做值得吗?我们说行测考试的策略是需要选择性放弃的,但是一定不能把某个模块“全盘放弃”,全盘放弃数量关系题目是不值得的。因为,数量关系虽然整体难度比其他要稍微大一些,但一般15道题中有至少一半的题目还是相对简单的,只要有耐心把题目读完,往往利用中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甚至生活常识就能解决。(你想想,在其他模块正确率差不多的情况下,你没做这些简单的数量题而竞争对手做了结果会怎么样呢?)

    例如:【2015年国考】小李的弟弟比小李小2岁,小王的哥哥比小王大2岁、比小李大5岁。1994年,小李的弟弟和小王的年龄之和为15。问2014年小李与小王的年龄分别为多少岁?( )

    A. 25、32 B. 27、30

    C. 30、27 D. 32、25

    这是一道典型的年龄问题,问题要求小李和小王2014年的年龄,不难想到去找“小李”与“小王”的年龄关系,不难发现题干有一句话“小王的哥哥比小王大2岁、比小李大5岁”既跟小王有关也跟小李有关,也就是“王哥=小王+2岁=小李+5岁”,不难得出,小王-小李=3岁。结合选项,小王比小李大3岁的选项只有B。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图图提示,数量关系一定不能放弃的题目:①看完题干,明显能够代入选项验证的题目;②题干较短,易懂、易算(凑、枚举)答案的题目;③等量关系明显,设一两个未知数就能快速解出的题目;④你平时已经熟练掌握的擅长题型,或者自己觉得难度不高、解题套路比较明显的题目(如工程问题、容斥问题、最值问题、牛吃草问题、年龄问题等等)。

    误区2:先入为主的“我不会”

    很多人以为数量关系会涉及到大学的数学知识,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数量关系”问题所涉及的知识一般不超过高中范围(如排列组合概率),更多的是以小学五年级奥数题型为命题参考。它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在短时间里和高压力下快速理解和解决事物间量化关系问题的能力。对于所有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解题所需要的基本数学知识是完全具备的。只要通过一段时间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解题速度,熟能生巧,完全可以攻克“数量关系”问题。所以,在心理上,大家对“数量关系”问题一定不要有畏惧感。

    误区3:好高骛远的“全做对”

    “全盘放弃”的极端行为不可取,那么另一种极端行为也不可取,那就是“我是理科学霸,我想着要搞定所有数量题目”。要知道,数量题目中总有那么一两道难度偏高的题目,做起来性价比低,非常浪费时间。然而行测同一科目内部每道题目的分值是一样的,那你为什么要去死磕那两道非常奇葩变态的题目呢?所以,有时候选择性的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因此,图图提醒不要想着考场上把所有数量题全部做对。每年很少有人能全对的(除非数学登峰造极的好),一般的人就算有全对的,那也是用了很多时间去做,导致其他模块时间不够,最后得不偿失。建议预留10分钟做6-7道简单的,如果有时间再5分钟从剩余题目中突破几道,最后再选择性“蒙”,这样数量关系模块的整体正确率就有保障了。

    误区4:事倍功半的“用蛮力”

    很多同学也重视数量关系的学习,而且每天学习数量关系的时间非常多,但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为什么呢?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到方法,让学习事倍功半了。其实,数量关系有很多巧妙的解题技巧。如果一道题目运用常规的方法无法得到解答,那么则可以考虑运用一些技巧。

    比如,如果会用“代入排除法”,你可以回避很多复杂计算和公式,过程的简单将让你意想不到。行测是客观单项选择题,将答案代入原题的要求中,符合的就是正确答案。这个对于答案数字简单,但是题目中数字复杂的尤其适合。另一方面,也可以大胆假设。假设某个答案是正确的,进行反推。

    再如,如果会用“十字交叉法”,你可以跳过复杂方程计算直接口算出答案;如果会用“数字特性法”(倍数特性、整除特性、奇偶特性),往往利用肉眼直接区分选项的尾数、大小、奇偶、因子、倍数、余数等特征就可以推出答案,你将发现解题变得如此轻松。

    误区5:万能无敌的“方程法”

    方程法,可以说是数量关系中最为重要的方法。但同学们往往容易走入两种极端:一种是什么题都只用“方程法”,不使用巧妙解法;另一种是什么题都不屑用“方程法”,每道题都想用巧妙解法。这两种误区都是极端错误的,需在“方程法”与“快速解法”间找到平衡。

    要明白,不是每道题都有快速解题技巧,也不一定采用方程法就不是快速解法。最重要的是跟着第一感觉走,第一反应快速破解才是王道!考场上,做“数量关系”题最忌讳的就是花太长时间去想有没有快速解题的技巧。就算一道题有技巧,但是你是想了3分钟后才发现,那这种技巧也就没有价值了。

    图图提醒,很多题目如果不能立刻想到对应技巧,就可以用最基本的“方程法”。尤其是有些题目,解方程反而是最简单的方法。当然,同样是解方程,不同人的速度相差却很大。解方程也有一定的技巧。比如“列而不解”,即虽然方程组中有多个变量,却不一定要把每个变量都解出来,往往可以整体消去或整体求解;再比如“保留所求项”,即方程组多个变量中,可以用各种方法消掉很多个变量,最后只留下题目中需要求的变量。这样计算量就变小了,速度也就提高了。这就是解方程的基本功的体现了!

    误区6:囫囵吞枣的“题海战”

    很多考生复习备考喜欢打“题海战”,但往往都是囫囵吞枣,只重视做题数量不重视质量。其实,深入透彻的做好1道题往往比浅尝辄止的做100道题效果更好。

    建议对数量关系有代表性的真题一定要精练,记住是精练!搞懂出题意图,搞懂选项设置,搞懂解题思路!之后自然能得出一套方法,再运用到类似题型上,解题效果立竿见影。

    最后,图图提醒,数量关系虽是理科,但也需要多记忆、多梳理、多总结。数量的基础知识非常多,需系统梳理,这是快速解题的基础。建议把常考的初中到高中的重要公式找出来,并理解记忆。同时,熟悉常考重点题型,数量关系常考题型并不是很多,每一种题型都有其对应公式或核心解题思想,熟悉其常见考法,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方是制胜之道。

      相关文章:


      第1篇    外资引入中国的利与弊(外资引入的方式)    作者:admin

       有专家预计,未来15年的风电市场容量至少在1500亿元以上。风力发电作为未来新能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在世界各国都是受到政府大力扶持的。但我国相关立法并没有对风电入网、风电价格等问题作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风电入网仍然要通过电网企业这一关。电网分割,许多省区独立运行。风力发电入网悬而未决,困难重重。而且


      第2篇    教育惩戒的场合分析与尺度把握心得体会(教育惩戒面临的问题)    作者:admin

       事业单位面试热点:把握教育惩戒的尺度与边界由华图事业单位招聘网提供,更多关于事业单位考试内容,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事业单位考试备考资料的内容,请关注华图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背景链接:11月22日,教育部今就《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公开征求意见。《规则》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根据学生违规违纪


      第3篇    我看公务员招录考试(公务员 招考)    作者:admin

       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面试正在紧张地进行中。25日,一位姓王的女考生因穿着有点“土”等原因,在“举止仪表情绪稳定性”方面被扣7分。公务员面试专家介绍:“举止仪表情绪稳定性”作为面试要素一般满分为12分,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考生因为“打扮”出问题而惨遭淘汰。带着“国家脸孔”的公务员招考,面试中将其实没有什么标准可言的“举止仪表情绪稳定性”设置12分之多,放大了人为操


      第4篇    四位一体是指什么(四位一体是哪四位一体)    作者:admin

       2012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大纲均已发布。如何依据大纲指针,用好考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申论的高效复习,到时交出一份亮丽的成绩单,是考生十分关注的问题。申论备考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相信许多考生对这句话已经听得耳朵起茧


      第5篇    审计署面试真题(2020审计署面试真题解析)    作者:admin

       谈一谈你的优点和缺点。【参考解析】尊敬的各位考官好,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面对面的交流。人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国家公职人员,我们首先必须很好地认知自己。因为认知自己是认知社会和管理社会事务的前提。就我个人而言,我的父母从小教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