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如何运用矛盾关系解决问题(如何利用矛盾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
- ·下一篇文章:地铁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地铁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上午参加警示大会,下午他就主动投案!(参加警示教育大会)
半月谈评论员 字强
2月17日上午,云南省召开“清廉云南建设暨全省正风肃纪警示大会”。当日下午14时30分,参加警示大会的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温培斌深受警醒和感召,主动投案。这反映出警示教育大会的效果,同时也证明,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不动摇、不松劲、不停步,越来越多的腐败分子必将无处可藏。
数据显示,五年来,已有8.1万人向纪检监察机关主动投案,2020年以来21.6万人主动交代问题。这是新时代反腐败斗争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变化的有力印证,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战略部署成效显著。
主动投案的腐败分子为何越来越多?首先是各级党组织以雷霆之势重拳出击,不断强化高压震慑态势,严厉惩治腐败分子,让腐败成本越来越高,一批腐败分子深感畏惧,惶恐度日,不得不选择主动投案。其次是反腐败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愈加完善,制度笼子越扎越牢,腐败分子无机可乘、无路可去,只能选择主动投案。第三是党风廉政建设已经融入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中,廉洁文化深入人心,越来越多有“蒙混过关”想法的问题官员彻底放弃幻想,正视自己的问题,越来越多党员干部树立廉荣贪耻的价值取向,没有了腐败动机。
标本兼治始终是我们党百年来管党治党的一贯要求、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经验和重要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相互融合、环环相扣、相辅相成。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着力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持续强化监督约束,切实扎牢“不能腐”的笼子;持续筑牢思想防线,不断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只有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贯通融合、统筹联动,以案示警、以案促改、以案施教,才能真正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人性有贪婪的弱点,一切有权力的人都有滥用权力的可能。因此,只有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加以监督约束,才能防止走上违纪违法道路。只有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才能打消一些干部的惯性心理、从众心理、侥幸心理,防止今天还是“好干部”、明天就成“阶下囚”。
良好的个人修养是干部立身为政的根本,自己不管住自己,别人再怎么管也难以管住。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抬高人生标杆,才能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我们期待,问题官员不是在观看了警示教育片之后才主动投案,而是从手握权力的那一刻起,就没想过要腐败。
相关文章:
第1篇 外资引入中国的利与弊(外资引入的方式) 作者:admin
有专家预计,未来15年的风电市场容量至少在1500亿元以上。风力发电作为未来新能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在世界各国都是受到政府大力扶持的。但我国相关立法并没有对风电入网、风电价格等问题作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风电入网仍然要通过电网企业这一关。电网分割,许多省区独立运行。风力发电入网悬而未决,困难重重。而且
第2篇 教育惩戒的场合分析与尺度把握心得体会(教育惩戒面临的问题) 作者:admin
事业单位面试热点:把握教育惩戒的尺度与边界由华图事业单位招聘网提供,更多关于事业单位考试内容,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事业单位考试备考资料的内容,请关注华图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背景链接:11月22日,教育部今就《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公开征求意见。《规则》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根据学生违规违纪
第3篇 我看公务员招录考试(公务员 招考) 作者:admin
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面试正在紧张地进行中。25日,一位姓王的女考生因穿着有点“土”等原因,在“举止仪表情绪稳定性”方面被扣7分。公务员面试专家介绍:“举止仪表情绪稳定性”作为面试要素一般满分为12分,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考生因为“打扮”出问题而惨遭淘汰。带着“国家脸孔”的公务员招考,面试中将其实没有什么标准可言的“举止仪表情绪稳定性”设置12分之多,放大了人为操
第4篇 四位一体是指什么(四位一体是哪四位一体) 作者:admin
2012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大纲均已发布。如何依据大纲指针,用好考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申论的高效复习,到时交出一份亮丽的成绩单,是考生十分关注的问题。申论备考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相信许多考生对这句话已经听得耳朵起茧
第5篇 审计署面试真题(2020审计署面试真题解析) 作者:admin
谈一谈你的优点和缺点。【参考解析】尊敬的各位考官好,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面对面的交流。人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国家公职人员,我们首先必须很好地认知自己。因为认知自己是认知社会和管理社会事务的前提。就我个人而言,我的父母从小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