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申论解释型综合分析题如何解释的(申论解释型综合分析题如何解释出来)
- ·下一篇文章:公考片段阅读题做法(片段式阅读)
公务员要求的基层经验(公务员要求有基层工作经验)
78.1%的人认同相对大中城市基层更缺人才,64.4%的人肯定相关政策对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起了积极作用
“今年终于可以报名了。”10月25日,在贵州某市纪委任职的刘丰(化名)报考了中纪委的一个职位,看到自己通过审核后,他长出了一口气。去年就“觊觎”中纪委的他,曾因不符合“两年基层工作经验”这条要求被挡在门外。
“大学毕业时心比天高,到了基层才发现自己也是什么都不会。”刘丰坦言。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国家公务员公开招考的全部13797个岗位中,要求有地市以下基层经验的占14.6%,中央机关的岗位中要求基层经验的更是达到了三分之一以上。
近年来,“基层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关键词。
本次调查显示,78.1%的人认同,相对大中城市而言,基层更缺人才。在就业形势严峻、东部人才相对饱和、西部和基层人才极度匮乏的大背景下,到西部和基层就业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的选择。
“到了这里才知道,不是所有小学都有电脑、幻灯机,更难以想象的是,就连粉笔都要省着用。”调查中,一位曾在云南支教的志愿者留言说,“我才发现,对于人数如此众多的农民,我们的所知是如此之少。”
“在乡政府一年的工作经历,让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贫困,体会了落后地区生活的艰辛。希望考上公务员后,尽自己的努力帮助这些地区摆脱贫困面貌。”一位西部志愿者这样留言。
本次调查中,59.6%的人认为,到基层就业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民情。除此之外,基层就业的吸引力还在于“可以体味别样人生,丰富人生经历”(41.5%)、“能当骨干、挑大梁,实现自我价值”(33.7%)、“以后考录研究生、公务员有优惠”(12.3%)、“国家代偿在校期间的助学贷款”(6.5%)等。
不过,从调查来看,仍有39.1%的人并不愿意到基层就业。调查显示,人们对基层就业的顾虑包括:“去了基层出来难”(66.1%)、“收入低”(59.9%)、“子女教育问题”(36.3%)、“用工不规范”(33.9%)、“无法发挥专长”(33.2%)等。
国家相关部委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指出,当前影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基层的收入水平与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本次调查显示,64.4%的人肯定这些政策对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调查中还可以看出的是,更多的人是为基层工作本身所吸引,而不是这些优惠。这样的态度可能正是大学生下基层在未来能持续下去的根基所在。
相关文章:
第1篇 外资引入中国的利与弊(外资引入的方式) 作者:admin
有专家预计,未来15年的风电市场容量至少在1500亿元以上。风力发电作为未来新能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在世界各国都是受到政府大力扶持的。但我国相关立法并没有对风电入网、风电价格等问题作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风电入网仍然要通过电网企业这一关。电网分割,许多省区独立运行。风力发电入网悬而未决,困难重重。而且
第2篇 教育惩戒的场合分析与尺度把握心得体会(教育惩戒面临的问题) 作者:admin
事业单位面试热点:把握教育惩戒的尺度与边界由华图事业单位招聘网提供,更多关于事业单位考试内容,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事业单位考试备考资料的内容,请关注华图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背景链接:11月22日,教育部今就《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公开征求意见。《规则》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根据学生违规违纪
第3篇 我看公务员招录考试(公务员 招考) 作者:admin
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面试正在紧张地进行中。25日,一位姓王的女考生因穿着有点“土”等原因,在“举止仪表情绪稳定性”方面被扣7分。公务员面试专家介绍:“举止仪表情绪稳定性”作为面试要素一般满分为12分,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考生因为“打扮”出问题而惨遭淘汰。带着“国家脸孔”的公务员招考,面试中将其实没有什么标准可言的“举止仪表情绪稳定性”设置12分之多,放大了人为操
第4篇 四位一体是指什么(四位一体是哪四位一体) 作者:admin
2012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大纲均已发布。如何依据大纲指针,用好考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申论的高效复习,到时交出一份亮丽的成绩单,是考生十分关注的问题。申论备考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相信许多考生对这句话已经听得耳朵起茧
第5篇 审计署面试真题(2020审计署面试真题解析) 作者:admin
谈一谈你的优点和缺点。【参考解析】尊敬的各位考官好,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面对面的交流。人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国家公职人员,我们首先必须很好地认知自己。因为认知自己是认知社会和管理社会事务的前提。就我个人而言,我的父母从小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