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招考信息 > 事业单位成绩

    教育学知识点之教学原则有哪些(教学原则 教育学)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3 23:24:45

    教学原则是教育学考试中的高频考点,重要考点之一。其中包含了八个教学原则,每个教学原则的概念以及要求都要求掌握,对概念要进行深入理解。通常这一部分的考试题型为全题型,即单选、多选、判断、简答、案例分析等。尤其是考察主观题的地区的同学,这部分知识点更要认真准备,该部分是案例分析题的高频考点。如果考察客观题常见的题型:一是围绕概念含义举事例选原则,二是结合概念考常见的俗语、词句,要求我们一一对应,在复习的时候要重点深入理解识记。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下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和灵活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一种重要的保障性作用,也是教师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常见的教学原则有如下: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传递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这一原则体现了教学与德育相联系。

    这一部分常见的题就是和赫尔巴特的教学原则结合在一起。在讲赫尔巴特时提到“教育性教学原则”,其实质就是认为教学都是具有一定教育性的,对人的思想品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正好和我国的这一原则相匹配。除此之外,还会结合一些实例考察:例如教师在讲授背影这篇课文时,既要把基础的课文知识讲给学生,又要结合知识中父亲对孩子深切的爱传递给学生,这一事例就体现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已的才识过人,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主要是通过书本知识来认识的,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而学生的具体实践实际操作是学生获得的直接经验,要把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

    3.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包括三种形式:模象直观、实物直观、语言直观。捷克杰出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指出,“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除此之外,乌申斯基也曾指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这些都体现的是在教学中应该多运用直观性原则。

    其中实物直观就是展示实际的事物,例如教师上课为学生讲解有关花卉知识的课程,课堂拿一盆真花让学生观察或者带领学生到实地去看,利用了实物直观;模象直观指的是模拟的事物,如观看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录像、电影等,老师上课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雪,在空中向下撒撕碎的白色纸片,用白色的纸代替雪,这就利用了模象直观,模象和事物很像,但不是实物。语言直观主要指老师上课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述。

    4.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在《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一过程强调老师要启发学生充分思考问题。让学生动脑筋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及《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中,愤是指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是指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即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这些都体现的是先让学生去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思考问题,即启发性教学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

    如“学不躐等”:这里躐是指超越,即学习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能越级而进,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再比如,“不陵节而施”:陵也是超越,节是限度,不要超越人的接受限度教学,要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还有“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教师杂乱地施教,学生不按顺序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不知所措,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都要遵循顺序。以上都是告诉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按照教学顺序进行授课。

    6.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如孔子提出“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的主张,温习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一些新的知识,强调复习的重要性。再比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明确提出了“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如果只顾传授知识而不注意巩固,就等于“把流水泼到一个筛子”强调在学习中复习巩固的重要性。

    7.量力性原则

    又称“可接受原则”。指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从儿童发展的实际可能性出发,使教学的任务、教材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是儿童可接受的。既不要负担过重,也不能轻而易举,要高于儿童现有水平,保持一定难度,要在能力尚处在形成状态的“最近发展区”内,引导儿童经过努力去解决问题。

    如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即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说明教学要依据学生的接受水平,量力而行。《学记》提出:“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即学生不能理解所教的知识的时候,可以暂时停下来,知识的难度要在学生可接受的水平上进行教学。

    8.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因材施教,让学生们各尽其材,有所进步,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如《论语》中“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所以:所做的事情;所由:所走过的道路;所安:所安的心境。意思是要了解一个人,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对他进行全面了解,这样能够根据他的特点进行个别教育,因材施教。

    建议各位同学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先理解每个原则的含义,再根据含义去学习和识记每个原则对应的贯彻要求,这样能够较好的掌握这一部分知识点。希望各位同学在考试中都可以取得好成绩。

      相关文章:


      第1篇    外资引入中国的利与弊(外资引入的方式)    作者:admin

       有专家预计,未来15年的风电市场容量至少在1500亿元以上。风力发电作为未来新能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在世界各国都是受到政府大力扶持的。但我国相关立法并没有对风电入网、风电价格等问题作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风电入网仍然要通过电网企业这一关。电网分割,许多省区独立运行。风力发电入网悬而未决,困难重重。而且


      第2篇    教育惩戒的场合分析与尺度把握心得体会(教育惩戒面临的问题)    作者:admin

       事业单位面试热点:把握教育惩戒的尺度与边界由华图事业单位招聘网提供,更多关于事业单位考试内容,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事业单位考试备考资料的内容,请关注华图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背景链接:11月22日,教育部今就《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公开征求意见。《规则》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根据学生违规违纪


      第3篇    我看公务员招录考试(公务员 招考)    作者:admin

       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面试正在紧张地进行中。25日,一位姓王的女考生因穿着有点“土”等原因,在“举止仪表情绪稳定性”方面被扣7分。公务员面试专家介绍:“举止仪表情绪稳定性”作为面试要素一般满分为12分,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考生因为“打扮”出问题而惨遭淘汰。带着“国家脸孔”的公务员招考,面试中将其实没有什么标准可言的“举止仪表情绪稳定性”设置12分之多,放大了人为操


      第4篇    四位一体是指什么(四位一体是哪四位一体)    作者:admin

       2012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大纲均已发布。如何依据大纲指针,用好考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申论的高效复习,到时交出一份亮丽的成绩单,是考生十分关注的问题。申论备考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相信许多考生对这句话已经听得耳朵起茧


      第5篇    审计署面试真题(2020审计署面试真题解析)    作者:admin

       谈一谈你的优点和缺点。【参考解析】尊敬的各位考官好,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面对面的交流。人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国家公职人员,我们首先必须很好地认知自己。因为认知自己是认知社会和管理社会事务的前提。就我个人而言,我的父母从小教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