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宝典【重要】
- ·下一篇文章:找准关键词 轻松突破资料分析题
只需一个月 帮你规划国考行测升级复习
很多人认为,行测考的是智商,其实不然。行测是可以花大功夫去准备,然而效果也是很明显的,行测是完全可以通过练习拿到高分,甚至可以拿满分的。首先对行测要有这样一个意识:题目都不难,慢慢做,真的有可能做全对。当然,不大可能出现全对的情形,那是因为受到时间、情绪、知识面等方面的影响。但是这些都不防碍我们朝着全部做对行测的目标去努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公务员考试信息网特别总结了一个月的备战计划,供考生参考。
这1个月的备战过程,可以这样安排:
1、专题突破:在了解了自己的弱项后,准备高质量的题库,集中、投入地训练。如果以前都是每天做那么十几道,那从现在开始,每天起码做100道。只有这样的题量,才能保证你对题目有足够的敏感度。这个阶段练习的总量应该达到整个备战过程题量的80%,请衡量好,并准备好足够多的足够好(典型的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另外,做完一部分后要及时总结规律,行测题是很有规律的,必须总结,方能举一反三。不多做题,不行;不总结,也不行。对于典型性强的题目要认真揣摩,对照答案解析反复研究。 !
2、模拟题练习:这个阶段并不需要按照准确的时间要求去做。一般来说,选择题量相当的模拟题,尽最大可能去追求做对,不要顾虑时间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做到一半就停止。做完看时间,记录超过规定时间多少,然后核对正确率。这两个数字都是衡量你有没进步的标准。一般情况,正确率是不会有太大提高的,因为经过了专题突破阶段的魔鬼训练,针对各种题型应该有敏锐的感觉,做对的问题不大,只是时间的把握问题了。这个阶段,大概需要7、8套左右的模拟题,一天一套,其他时间可以备战申论。
3、仿真考试:到了最后冲刺阶段了,拿出几套事先选好的题(近1、2年的真题最好),计算好时间,严格把握。这个阶段,当作你就在现场,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把题目做完。这里有个建议,可以适当增加题量进行练习。
比如用150道的题目进行仿真模拟,因为要想保证在120分钟内做完140题,平时就得保证做完150道,这样才有十分的把握,到真正考试时才信心十足,而信心十足的人,反应也快,思维也宽,整个就会形成良性效应。这样的状态加平时的准备想考不好都难。在最后10天里,每天算好时间进行这样一次仿真模拟。
以上三个阶段的步骤和方法是公务员考试信息网总结的建议。当然也可以增加1、3阶段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量省去第2阶段,可根据自己情况决定。可以说,第1个阶段是关键,第3个阶段是升华。所以提醒考生一定要掌握好方法,抓住最后这一个月的复习关键期,提高成绩。最后,祝愿考生在国考中金榜题名。
相关文章:
第1篇 数据造假危害大申论题目(数据造假申论) 作者:admin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让人胆战心惊的数据隐患》,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背景链接】从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网站被曝出大量用户数据泄露并在网上传播售卖,到各大名人明星手机电脑被黑,信息被散播到网络,再到我们每天接收的各
第2篇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现状(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的开题报告) 作者:admin
[标题示例]创新农村金融制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互联网+”为农村搬来金融服务依托互联网助力农村金融以“互联网+”实现农业农村新发展[开头示例]三农问题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老大难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而涉农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就更难上加难。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融资渠道,在三农领域,“互联
第3篇 美国太把自己当回事(美国应该管好自己) 作者:admin
新华社纽约5月4日电美国情报部门近日发布报告同意科学界的广泛共识——新冠病毒非人造;法国专家最新研究也表明,法国本土疫情的病毒分支由一种在本地传播的来源未知的病毒毒株引发。这些科学结论对试图以“可能的病毒源头”为由嫁祸中国的白宫政客们予以当头棒喝。近来,白宫政客以所谓“可能的理论”推动调查病毒是否出自中国武汉的实验室。如
第4篇 广东省公安选调(广东遴选警察) 作者:admin
一、广东省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一)国家公务员的通用能力1.政治鉴别能力——有相应的政治理论功底,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非分明;——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
第5篇 生态问题申论(生态方面的申论范文)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要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探索编制自然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