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广州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视频(2016广州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
试题要求:
请以“公共舆论中的公共理性”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中公写作思路】
本题为给出主题的自命题作文,考生需要理解“公共舆论中的公共理性”含义。
阅读材料可知,只有具备公共理性的公共舆论才能发挥舆论的正确引导作用,考生可以由此确定文章写作重点:分析公共理性对于公共舆论的重要作用。
阅读材料可知,理性的公共舆论可以助推政府工作,联系现实我们可以想到,当前社会中部分群众受到虚假舆论的影响,阻碍政府工作,不但未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且违背法律法规,我们可以由此确定第一个分论点:理性的舆论有助于政府解决问题。同时,我们可以想到如今我们身处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庞杂,社会大众往往依靠公共舆论分辨真相,因此,只有理性的舆论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由此确定第二个分论点:理性的舆论有助于了解信息真相。给定资料中提到了虚假信息“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霸气媳妇回农村掀翻桌子”,我们可以由此看到,缺乏公共理性的公共舆论激发社会矛盾,我们可以由此确定第三个分论点:理性的舆论有助于消弭矛盾冲突。由此我们可以采用分析问题型结构,重点分析公共理性对公共舆论的重要作用。
考生需要注意的是,题干明确提出“不需提供政策或改进政府工作的建议”,因此我们不要选择解决问题型结构或套路化地硬加对策,以免违背题目要求,画蛇添足。
【参考例文】
理性是公共舆论发挥作用的前提
信息时代,网络发达,从QQ到博客,从微博到微信,越来越多的自媒体不断出现,使得人人拥有“麦克风”。此时,由于媒体过多导致舆论频出,社会大众难辨真伪,不免为虚假舆论煽动,不是超市抢购食盐,就是半夜躲避地震,影响个人生活,破坏社会和谐。其实,公共舆论需要公共理性才能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作用。
理性的舆论有助于政府解决问题。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公共意识觉醒,希望通过参政议政影响政府决策维护个人利益。 “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我国政府虚怀若谷,鼓励提倡社会大众拾遗补缺。但是部分群众缺乏理性意识,在网络中肆意传播虚假信息,煽动他人侮辱、对抗政府,结果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触犯法律。反观我国2015年安全生产事故多发,从天津爆炸到深圳垮塌,社会舆论蜂起,但其用心却在帮助政府发现问题,弥补生产漏洞,我国政府因此积极接受,将安全生产列为工作的重点,重点关注。可见,理性的公共舆论作用巨大,它可以弥补政府工作疏漏,有利于社会发展。
理性的舆论有助于了解信息真相。网络时代,信息多发,人们难以一一浏览,只能关注公共舆论“窗口”,但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公知”对于时事新闻缺乏正确认知,丧失理性片面宣传,使得社会大众对信息认识片面,极易由此做出错误判断。这种情况并非今日出现,早在汉武帝时期,就有将军李陵抗击匈奴兵败被俘,司马迁认为战果硕硕功可抵过,群臣却认为兵败受降大节有亏,在这一舆论的影响下汉武帝未能深入追查,反而草率地诛杀李陵三族,最终不但使得李陵“诈降变真降”,而且也令自身背负骂名。如今,社会信息层出不穷,缺乏公共理性的“公知们”若是妄加发表舆论,需然影响社会认知,从而使得大众难以了解真相,草率行事只能后悔不及。
理性的舆论有助于消弭矛盾冲突。二元体制曾令我国城乡发展存在巨大差距,城乡之间矛盾冲突时有发生,但如今我国均衡发展城乡经济,两者差距不断缩小,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并不多见。但部分网民却利用网络平台,发布虚假信息,挑拨城乡冲突。其实,这种情况并非城乡问题一家独有,无论是民族矛盾,还是干群冲突,其背后都有虚假信息误导公共舆论的身影。社会大众由于受到网络平台的放大作用,将原本少见的情况渲染为常见问题,从而做出错误举动,破坏和谐氛围。可见,只有拥有公共理性的公共舆论才能避免社会矛盾冲突,营造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
昔日,我国媒体平台稀少,社会大众信赖政府媒体,将其视为公共舆论,其原因正在于政府媒体具备公共理性,可以从容面对问题,给予百姓信心。今天,我国网络平台多发,社会大众难以取舍,但这些公共媒体却是良莠不齐,不但未能发挥积极作用,反而破坏和谐氛围。面对这一问题,我国网络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公共舆论需将披上理性的外衣,真正发挥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为我们指点迷津,为我们拨云见日。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乡村振兴人物(乡村振兴申论人物例子素材) 作者:admin
【热点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让能人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乡村才能建设好。乡村振兴中的“人才”,他们有经验、懂管理、会经营,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了乡村振兴,乡村的发展方式从外生驱动型转向了内生发展型,这也为乡
第2篇 民贵惟贤 所宝惟谷(民为贵出自) 作者:admin
“珍珠为宝,粮食为金”,粮食安全关乎民生幸福,粮食安全关乎社会稳定,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发展。追忆往昔,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与饥饿的斗争史。康熙元年,吴川大饥,二年,合肥饥;雍正元年通州饥,二年春,蒲台大饥;1959——1961年中国全国性饥荒……吃饭问题始终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也是撬动国之根本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牢牢坚守发展基本国策,将粮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保障粮食安全
第3篇 走进学生的内心(走进学生心里的心得体会) 作者:admin
古人云:亲其道,信其师。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走进学生心里的关键,能让教师“不战而屈人之兵”,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作为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来说,只有真诚,深沉的爱生情感,才可使教育获得成功的源泉所在,也是教
第4篇 2019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类题目答题技巧(2019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类题目答题技巧解析) 作者:admin
组织管理题型中的微观类题目越来越多,出现在四川公务员面试中也极有可能,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从而使很多考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找到题目所要求的作答点。这需要考生具备宏观类题目能力之外的另外一种能力,即挖掘和分
第5篇 监护的设立名词解释(监护的设立方式有哪些) 作者:admin
【导读】一、平和状态的监护人选任:(一)法定监护1、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当然监护人:父母。需注意:父母离婚,不影响法定监护关系,离婚后父母仍然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只是监护责任的轻重有所不同。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第一顺序: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兄、姐;第三顺序:其他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