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传承红色基因,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传承行测(传承红色基因发言稿 公务员)
- ·下一篇文章:关于曹植的典故(关于曹植的文学常识)
事业单位法律常识知识点(事业单位法律基础知识题库)
在备考事业单位过程中,法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主要是关于法的相关内容,包括法的概念、渊源、分类等。今天主要带领大家了解法的分类这个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小伙伴备考有一定的帮助!
(一)成文法与不成文法: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为标准
1.成文法是指由国家特定机关制定和公布,并以成文形式出现的法律,因此又称制定法。
2.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认可其法律效力,但又不具有成文形式的法,如习惯法、判例法。
口诀:方式成不成
(二)实体法和程序法: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为标准
1.实体法是指以规定和确认权利和义务或职权和职责为主的法律,如民法、刑法、行政法、宪法等。
2.程序法是指以保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施或职权和职责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的法律,如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
口诀:内容很诚实
(三)根本法和普通法:法律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主体、程序的不同为标准
1.在成文宪法制国家,根本法即宪法,它在一个国家中享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的内容,制定主体、制定程序及修改程序都不同于普通法,而是有比较高的严格的程序要求。
2.普通法指宪法以外的法律,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低于宪法,其制定主体和制定程序不同于宪法,其内容一般涉及调整某一类社会关系,如民法、刑法、商法、诉讼法、行政法等。
口诀:内小子地位根本不普通
(四)一般法与特别法:法的适用范围的不同
1.一般法是指针对一般人、一般事、一般时间、在全国普遍适用的法。
2.特别法是指针对特定人、特定事、特定地区、特定时间内适用的法。通常情况下,特别法的效力优于一般法。
口诀:范伟特别不一般
(五)国内法和国际法:法的创制主体和适用主体的不同
1.国内法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内,由特定国家法律创制机关创制的并在本国主权所及范围内适用的法律。
2.国际法则是由参与国际关系的国家通过协议制定或认可的,并适用于国家之间的法律,其形式一般是国际条约和国际协议等。一般而言,国际法优先于国内法。
口诀:祖国\国之主体
(六)公法和私法:法的调整对象的不同
1.公法是指有关公共权力(职权)和义务(职责)的法律规定,如宪法、行政法、刑法等。
2.私法则是指有关私人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如民法、商法。
口诀:对象开公司
【试题练习】下列对法的分类中,以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为依据进行分类的是()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实体法和程序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D.根本法和普通法
【中公答案】A。解析:根据法律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主体、程序的不同为标准,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根据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为标准,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根据法的适用范围的不同为标准,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的不同为标准,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所以本题答案为A选项。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乡村振兴人物(乡村振兴申论人物例子素材) 作者:admin
【热点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让能人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乡村才能建设好。乡村振兴中的“人才”,他们有经验、懂管理、会经营,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了乡村振兴,乡村的发展方式从外生驱动型转向了内生发展型,这也为乡
第2篇 民贵惟贤 所宝惟谷(民为贵出自) 作者:admin
“珍珠为宝,粮食为金”,粮食安全关乎民生幸福,粮食安全关乎社会稳定,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发展。追忆往昔,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与饥饿的斗争史。康熙元年,吴川大饥,二年,合肥饥;雍正元年通州饥,二年春,蒲台大饥;1959——1961年中国全国性饥荒……吃饭问题始终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也是撬动国之根本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牢牢坚守发展基本国策,将粮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保障粮食安全
第3篇 走进学生的内心(走进学生心里的心得体会) 作者:admin
古人云:亲其道,信其师。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走进学生心里的关键,能让教师“不战而屈人之兵”,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作为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来说,只有真诚,深沉的爱生情感,才可使教育获得成功的源泉所在,也是教
第4篇 2019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类题目答题技巧(2019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类题目答题技巧解析) 作者:admin
组织管理题型中的微观类题目越来越多,出现在四川公务员面试中也极有可能,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从而使很多考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找到题目所要求的作答点。这需要考生具备宏观类题目能力之外的另外一种能力,即挖掘和分
第5篇 监护的设立名词解释(监护的设立方式有哪些) 作者:admin
【导读】一、平和状态的监护人选任:(一)法定监护1、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当然监护人:父母。需注意:父母离婚,不影响法定监护关系,离婚后父母仍然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只是监护责任的轻重有所不同。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第一顺序: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兄、姐;第三顺序:其他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