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2018(2019年黑龙江统计公报)
- ·下一篇文章:银监会行政处罚法办法(中国银监会行政处罚办法)
近几年申论命题趋势(近年来申论大作文命题趋势)
秋色正浓,天朗气清,2016国考备考已进入关键阶段。在广大考生学海无涯的备考路上,题海战术已经捉襟见肘,明确方向方能事半功倍,磨刀不误砍柴工。因此了解申论命题规律至关重要,在此,中公教育中公教育专家通过对历年国考申论真题的梳理、总结,精准把握申论命题规律和方向,希望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案例类材料比例增加,阅读难度上升。
2014年以来国考申论试卷大幅缩减了理论型材料,案例型材料几乎贯穿始终,并且难度也有所增加。如果不能通篇联系材料,把握全文主旨,势需会给作答增加困难。这就需要考生阅读案例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多领悟、思考案例的启示。
二、出题形式更加灵活,题目要求更加具体。
如2015年地市第一题概括标题,并且要求部分出现“标题分条罗列,每个要点不超过20字”等,再如2014年国考市地级第三题中出现了问卷设计的具体要求,如“设问应当分类并对每类中的每个设问标注序号”等。这就需要考生在作答过程中需须更认真仔细审题,灵活应答,严格按照题目要求组织答案。
三、应用文写作题目更加贴近公务员实际工作。
从最初的公文写作到现在的应用文写作、编者按、导游词、讲话稿、调查问卷、倡议书等,国考对应用文考察形式更加灵活。这也启示广大考生要多做题,尽可能多地见识和准备可能会出现的文种,另外需要对题干进行仔细分析及挖掘。该类型题目分值近年来一直保持在20分左右。2013国考副省级试卷中达到了40分,首次超过了申论写作的分值。随着分值提高,题型难度也有所提升,并且呈现出新特点,考生们要加以重视。
四、文章分值提高,写作重要性凸显。
2014年和2015年的申论试卷均为五道大题,从题型看,前两题是归纳概括题;第三、四题为应用文类题目,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一道为议论文。2014年作文分值由2013年的35分上升为40分,字数要求也从800至1000字变为1000至1200字,体现出更注重考查考生思考水平的趋势。因此广大考生要多加练习,勤练笔。
五、材料主题侧重于社会领域,注重体现人性化的思考。
纵观2014、2015年两年四套真题,都体现了对考生社会观察能力、感悟能力的考察。如2014年的主题是“幸福和缺陷”、“慢生活”,就需要考生有对社会心态的理性认知和人性化思考。2015年虽然考察科技,但也是和文化、社会领域有交叠,考察如何理性、以人为本地认知新技术。因此,考生在备考中可多关注社会、文化领域热点,多对热点事件进行理性、辩证思考。
中公教育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们在备考期间多练习真题,从真题中把握考试规律及节奏,做到有的放矢,把好力气用在刀刃上,取得好成绩!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乡村振兴人物(乡村振兴申论人物例子素材) 作者:admin
【热点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让能人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乡村才能建设好。乡村振兴中的“人才”,他们有经验、懂管理、会经营,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了乡村振兴,乡村的发展方式从外生驱动型转向了内生发展型,这也为乡
第2篇 民贵惟贤 所宝惟谷(民为贵出自) 作者:admin
“珍珠为宝,粮食为金”,粮食安全关乎民生幸福,粮食安全关乎社会稳定,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发展。追忆往昔,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与饥饿的斗争史。康熙元年,吴川大饥,二年,合肥饥;雍正元年通州饥,二年春,蒲台大饥;1959——1961年中国全国性饥荒……吃饭问题始终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也是撬动国之根本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牢牢坚守发展基本国策,将粮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保障粮食安全
第3篇 走进学生的内心(走进学生心里的心得体会) 作者:admin
古人云:亲其道,信其师。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走进学生心里的关键,能让教师“不战而屈人之兵”,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作为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来说,只有真诚,深沉的爱生情感,才可使教育获得成功的源泉所在,也是教
第4篇 2019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类题目答题技巧(2019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类题目答题技巧解析) 作者:admin
组织管理题型中的微观类题目越来越多,出现在四川公务员面试中也极有可能,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从而使很多考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找到题目所要求的作答点。这需要考生具备宏观类题目能力之外的另外一种能力,即挖掘和分
第5篇 监护的设立名词解释(监护的设立方式有哪些) 作者:admin
【导读】一、平和状态的监护人选任:(一)法定监护1、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当然监护人:父母。需注意:父母离婚,不影响法定监护关系,离婚后父母仍然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只是监护责任的轻重有所不同。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第一顺序: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兄、姐;第三顺序:其他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