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行测言语理解(行测言语理解是什么)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言语理解题常见误区解读。对于行测科目,很多考生还是很难掌握其解题方法。关于言语理解与表达,想要学好它,首先需要纠正对它的认识误区,其次是夯实基础,最后才是提升技巧。
说到认识误区,考生应该认清一个问题即言语考试题目的客观性。然而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多考生误以为言语理解与表达是主观题,做题时过于随意、任性,比如逻辑填空,即使对过答案或听老师讲解完,依然不愿意接受正确答案。其实,我们所有的真题都是有原文有出处,且出处一般集中在《人民日报》、《光明网》等权威刊物,且都涉及一些热门话题。比如2017年的真题从逻辑填空到语句表达,哪怕是排序题都是有原文有出处的。比如:2017年国考逻辑填空中涉及到热门话题“工匠精神”: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 ;少一些,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 ,多一些优品精品。还有备受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
既然题干有既定的语言环境(语境),我们在做出选择的时也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语境(上下文的关系)和提示点,并且一定要遵从材料作者的主旨、态度和倾向。
其次我们也要接受一个略带残酷的事实:言语学习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考生误以为言语和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判断推理一样,只要有既定的规则和套路就一定能在短期内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答率,其实不然。我们需要大量的积累和真正提升语言素养。
那么如何解决词汇积累的问题?是否需要背诵词语、成语?实际上,考生在备考时并不需要盲目地背诵词语、成语,而是需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学习一些重点词汇,也就是真题中的高频词汇。通过我们对真题的分析,发现很多词汇或者成语会轮番出现,甚至一张考卷中会出现两次。比如
【例】在这个万物互通互联的时代,单个企业是无法 的,只有人人安全,合作伙伴都安全,整个环境都安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网络安全,这也是网络安全的最高等级生态安全。
依次填入 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给自足 B自力更生 C独善其身 D明哲保身
【例】这个世界不是孤岛,谁都不可能真的“_____”,尤其是在网络时代,个人生活越来越多地与他人关联,旁观他人的生活,感受别人的情绪,接受他们的“传播”。
依次填入 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洁身自好 B 自得其乐 C 独善其身 D一尘不染
我们可以看到“独善其身”这个成语作为一个高频词,出现在2014年山东省考的考卷、之后又出现在2017年国考的考卷。这就提醒我们要积累高频词汇。那么如何学习高频词汇,给考生的建议是:积累考试中常出现的高频词语。真题中出现的词汇,不管是正确选项还是备选项,全部都要记忆、背诵并且学会使用。同时有余力的考生可以借助于成语手册补充积累,化整为零,每天积累10个。
除了成语的积累之外,我们还需要提升阅读理解力,给考生的建议是:拓展视野,增大阅读量,每天读两到三篇权威刊物的评论文章,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等主流报纸、网站。
最后如何通过技巧拿下必得分。这里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片段阅读中的解题小窍门。很多考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忽略文段的主题词且凡是说法正确的选项都想选。解决方法:分别把题干和选项中的主题词(核心话题)筛选出来,如果选项中四个主题词都不相同,且只有一个与题干中主题词相一致,那么直接选择即可。如果有两个或者多个主题词都符合,那么我们就需要对选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找出符合主旨的一项。最后强调一点排序题,它是最能体现技巧的言语题目。解题核心思路:“充分利用已知信息”。什么是已知信息?即选项中给出的备选的首尾句。解题时先看备选的首句,如果能够通过备选的首句的特征进行确定或者排除的话,那最好。如果不能解决的话,再看尾句,尾句也不一定可以直接排除,但是备选的尾句之间肯定存在某种关系,我们可以局部排除和确定。之后对比选项,找出突破口,进一步判定。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乡村振兴人物(乡村振兴申论人物例子素材) 作者:admin
【热点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让能人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乡村才能建设好。乡村振兴中的“人才”,他们有经验、懂管理、会经营,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了乡村振兴,乡村的发展方式从外生驱动型转向了内生发展型,这也为乡
第2篇 民贵惟贤 所宝惟谷(民为贵出自) 作者:admin
“珍珠为宝,粮食为金”,粮食安全关乎民生幸福,粮食安全关乎社会稳定,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发展。追忆往昔,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与饥饿的斗争史。康熙元年,吴川大饥,二年,合肥饥;雍正元年通州饥,二年春,蒲台大饥;1959——1961年中国全国性饥荒……吃饭问题始终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也是撬动国之根本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牢牢坚守发展基本国策,将粮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保障粮食安全
第3篇 走进学生的内心(走进学生心里的心得体会) 作者:admin
古人云:亲其道,信其师。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走进学生心里的关键,能让教师“不战而屈人之兵”,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作为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来说,只有真诚,深沉的爱生情感,才可使教育获得成功的源泉所在,也是教
第4篇 2019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类题目答题技巧(2019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类题目答题技巧解析) 作者:admin
组织管理题型中的微观类题目越来越多,出现在四川公务员面试中也极有可能,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从而使很多考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找到题目所要求的作答点。这需要考生具备宏观类题目能力之外的另外一种能力,即挖掘和分
第5篇 监护的设立名词解释(监护的设立方式有哪些) 作者:admin
【导读】一、平和状态的监护人选任:(一)法定监护1、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当然监护人:父母。需注意:父母离婚,不影响法定监护关系,离婚后父母仍然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只是监护责任的轻重有所不同。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第一顺序: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兄、姐;第三顺序:其他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