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直来直去是(直来直去的前一句是什么)
- ·下一篇文章:申论热点怎么积累(申论热点材料)
社会心理机制有哪些(社会心理机制的概念)
在全国各地教师招聘考试中,社会心理与行为相关内容不可缺少,占一定比重,而这部分内容属于不容易理解并且很容易混淆的,为了帮助各位同学更好的备考这部分内容,下边对其进行解析总结。
一、理论知识
(一)心理防御机制
1.升华:即把被压抑的无意识冲动,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转变为人们可接受的或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例如:喜欢骂人,以成为评论家来满足自己。
2.补偿:又称代偿。分为消极性补偿和积极性补偿。指个人因心身某个方面有缺陷不能达到某种目标时,有意识地采取其他能够获取成功的活动来代偿某种能力缺陷而弥补因失败造成的自卑感。“失之桑榆,失之东隅”是典型的补偿作用。
3.退行:是在遭受外部压力和内心冲突不能处理时,借此退回到幼稚行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种心理防卫法。
4.转移:指在一种情境下是危险的情感或行动转移到另一个较为安全的情境下释放出来。
5.否认:把引起焦虑痛苦的事件加以否认,似乎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这是在潜意识情况下进行的。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防御机制,具有儿童心理特点。“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都是否认的表现。
6.移情:就是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处在他人位置,考虑他人的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的能力。这是在心理咨询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正移情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建设作用,负移情在人际关系中具有阻碍作用。
7.合理化:又称文饰。指无意识的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分为两种表现:一是酸葡萄效应,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二是甜柠檬效应,即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时甜的。两者均是掩盖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
8.反向形成:是指对内心的一种难以接受的观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态度与行为表现出来。
9.抵消:是指一个不能接受的行为象征性的而且反复的以相反的态度与行为表现出来。
10.幽默:是指困境以幽默的方式处理。它没有个人的不适及没有不快的影响别人情感的公开显露。
11.认同:指无意中取他人之长归为己有,作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去表达,借以排解焦虑与适应的一种防御手段。
12.压抑:是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抑制到无意识中去,她虽然不能随时回忆,但可以通过其他心理机制的作用用以伪装的形式出现。例如:我们常说:“我真希望没这回事”,“我不要再想它了”。
(二)印象形成效应
1.刻板印象: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
2.晕轮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以点概面效应。
3.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
4.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
5.投射效应:是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欢迎的特征。
6.定势效应:指当认识他人时,常常会不自觉的以一种有准备的心理状态,按照事物一定外部联系对他们进行认知和评价。在交往中,人们往往从一个人的品质去推断他的其他一些品质。
7.南风效应: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武力,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风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暖和,所以解开纽扣,脱掉大衣。很明显南风获得了胜利。这个寓言故事后来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概念,称为南风效应、南风法则或温暖法则。
8.刻板效应: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它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中机械的将交往的对象归于某一类,进而将对该类人的评价强加于他。
二、试题再现
1、“欲盖弥彰”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 )
A、否认 B、投射 C、反向 D、文饰
【答案】:C。解析:反向是指指对内心的一种难以接受的观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态度与行为表现出来。“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等这类谚语、成语说的是起反作用的心理防御机制。
2、伊索寓言中,狐狸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是酸的,从心理防御机制的角度来说,这实际上是一种( )
A、否认 B、补偿 C、压抑 D、文饰
【答案】:D。解析:文饰是指无意识的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酸葡萄心理是合理化的方式之一,即当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因自己能力不够而无法取得时,就加以贬抑和打击。题中的狐狸是典型的酸葡萄心理。故选D。
3、当学完一系列单词后马上加以测验,对结尾几个词的记忆效果一般比中间词好得多,这种现象属于(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
【答案】:D。解析: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
4、物理老师认为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物理学的一定好,并在日常教学中更加关注和赞许这类学生。该教师的看法属于( )
A、刻板印象 B、认知失调 C、扇贝效应 D、从众心理
【答案】:A。解析: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乡村振兴人物(乡村振兴申论人物例子素材) 作者:admin
【热点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让能人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乡村才能建设好。乡村振兴中的“人才”,他们有经验、懂管理、会经营,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了乡村振兴,乡村的发展方式从外生驱动型转向了内生发展型,这也为乡
第2篇 民贵惟贤 所宝惟谷(民为贵出自) 作者:admin
“珍珠为宝,粮食为金”,粮食安全关乎民生幸福,粮食安全关乎社会稳定,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发展。追忆往昔,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与饥饿的斗争史。康熙元年,吴川大饥,二年,合肥饥;雍正元年通州饥,二年春,蒲台大饥;1959——1961年中国全国性饥荒……吃饭问题始终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也是撬动国之根本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牢牢坚守发展基本国策,将粮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保障粮食安全
第3篇 走进学生的内心(走进学生心里的心得体会) 作者:admin
古人云:亲其道,信其师。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走进学生心里的关键,能让教师“不战而屈人之兵”,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作为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来说,只有真诚,深沉的爱生情感,才可使教育获得成功的源泉所在,也是教
第4篇 2019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类题目答题技巧(2019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类题目答题技巧解析) 作者:admin
组织管理题型中的微观类题目越来越多,出现在四川公务员面试中也极有可能,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从而使很多考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找到题目所要求的作答点。这需要考生具备宏观类题目能力之外的另外一种能力,即挖掘和分
第5篇 监护的设立名词解释(监护的设立方式有哪些) 作者:admin
【导读】一、平和状态的监护人选任:(一)法定监护1、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当然监护人:父母。需注意:父母离婚,不影响法定监护关系,离婚后父母仍然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只是监护责任的轻重有所不同。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第一顺序: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兄、姐;第三顺序:其他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