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写出与成语相关的人物(与成语相关的历史人物)
- ·下一篇文章:四位一体 监督(构建四位一体监督格局)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考点记忆130题(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考点记忆13道题)
进入八月份,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备考也进入了强化复习阶段。在这个阶段考生们要注意平衡各科的复习时间,在重点复习行测的同时,务必同时保证申论充足时间的备考,不可有偏科现象这样才能为后期的复习减压,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暑期是黄金期。
从历年真题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试卷中70%的题目都是对基础知识,基础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以及解题基本方法有一个足够的重视,切不可似是而非,模模糊糊。怎样才算完成了基础阶段的学习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建议考生教材至少过一遍,教材中基础例题的解题思路要非常清晰,能够独立完成。不要急于做真题,着重夯实基础。对公务员考试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了解公务员考查知识的完整体系,构建知识架构,了解学习的各部分内容及知识系统,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及方法技巧。
在基础的教材中,各种题型都有,可以让刚接触公务员考试的同学对题型有大概的了解,且难度适中,讲解详细,适合刚入手的同学。但是专家提醒考生注意的是,现在市面上有形形色色的教材,考生在选择教材的时候一定要选达到公务员考试难度的教材,难度偏低或偏高的教材都会影响考生的复习进度与质量,建议考生选择《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教材》(http://www.gjgwy.org/201303/2258.html)。
接下来从现阶段的复习进度分析,此前对教材基础知识学习如果顺利完成的考生,那么就可以利用暑期进行一个综合检测。以明确自己知识框架和知识点的把握,题型方法的掌握是否过关。找到自己“最短的那块木板”,然后反馈到教材中,再一次看看这些内容的来龙去脉。
近两年常识判断中的法律常识试题的题量有所变化,但仍然是考查重点之一。近年来,命题者更加注重对新法知识点的测查。在掌握刑法、民法、行政法等传统法律考点的基础上着重关注新法,同时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专家根据历年考情推断2014年公务员考试中涉及法律知识如下:
1. 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
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
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
2.法律终止生效是法律时间效力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以默示废止方式终止法律生效时,一般应当选择下列哪一原则?
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B.国际法优于国内法
C.后法优于前法
D.法律优于行政法规
3.农民甲,一天路过某池塘边看到有三个小孩在游泳,等其离开池塘约20米时听到小孩喊救命。甲急忙返回赶到池塘边,正好看到在池塘游泳的一个小孩在下沉,而甲与该小孩的父亲有过仇怨。甲因此未下水抢救,结果该小孩被水淹死。
本案中,农民甲的行为()
A 构成犯罪
B不构成犯罪
C以上答案都不是
4.()是划分罪与非罪的主要标准
A犯罪情节
B主观意图
C犯罪概念
D犯罪行为
5.段某,男,1972年10月出生,1987年8月21日,段见一女孩(10岁)在塘边放牛,段某要牵牛玩水,女孩未理,即刻牵上牛背回家,段怒,用手中锄柄赶牛下塘,欲使女孩受惊,发泄不满。不料牛入深水后,女孩受惊落水,段见状颇为得意,后见女孩沉没,急忙下水营救未果,女孩被溺死。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段某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
B应该追究段某的刑事责任
C不应该追究段某的刑事责任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www.gjgwy.org)解析】
1.B【解析】A项否定了法的阶级性。法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对立的社会,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意志。C 项否定了法的物质制约性。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指法是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这里所说的“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与人类生存条件相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的增长及其密度等诸多方面,其中主要是统治阶级建立政治统治所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法的物质制约性同法的阶级性相比较,则是更深层次的本质属性。它是法产生与存在的客观基础。D 项明显错误。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所作的科学揭示,表明了法与客观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表明了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B 项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观的正确理解。
2.C【解析】法的默示的废止,即在适用法律中。出现新法与旧法冲突时,适用新法而使旧法事实上被废止。从理论上讲,立法机关有意废止某项法律时,应当是清楚而明确的。如果出现立法机关所立新法与旧法发生矛盾的情况,应当按照“新法优于旧法”、“后法优于前法”的办法解决矛盾,旧法因此被新法“默示地废止”。
3.B【解析】本案中,农民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不是不作为形式的犯罪,因为甲某的行为不符合不作为行为构成犯罪在客观方面的前提条件,即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的规定。“特定义务”一般有三个其一、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如子女有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其二、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如值班医生救护病人。其三、由行为人先行的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时产生的义务,如成年人带小孩去游泳,他就有保护小孩生命和健康的义务。本案中,农民甲与被淹死的孩子之间不具有以上三种义务中的任何一种。甲的行为不是犯罪,但应当受到道德的谴责。
4.C【解析】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具有如下特征: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3、犯罪是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这三个特征是任何犯罪都必须具备的,而其他违法行为不具备这样三个基本特征。所以犯罪概念是区分罪与非罪的主要标准。
5.C【解析】根据题意,段某1972年10月出生,案发时(1987.8.31日)不满16岁。根据刑法第17条的规定,除了犯故意杀人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放火、强奸、贩卖毒品、爆炸、投毒罪的,不满16岁不应负刑事责任。本案段某不属于故意杀人,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非严重的犯罪,故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相关文章:
第1篇 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的管理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 作者:admin
2013年2月28日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面试真题作为一名出入境边检人员,领导让你负责开通一个网站与市民做交流活动,你会怎么做?【参考答案】开通边检交流网站,不仅可以为民众答疑解惑,也可以更好的进行边检知识的宣传,保证民众在日后的边检通关中能够
第2篇 建立容错机制的意义(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对公务员考核的意义) 作者:admin
【背景材料】今年4月以来,涉及65平方公里、94个自然村、3万多人的广州增城挂绿湖水利工程拆迁工作进展非常迅速。而部分拆迁户反映,政府用亲情逼迁,他们最终签了拆迁协议。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增城市政府多个文件要求有关公职人员参与征拆工作。对于部分公职人员表现不积极,感到很大压力。不独广州增城,“亲情逼迁”在其他一些城市也出现过。此种拆迁行为的特点是,举凡拆迁对象的七大姑、八大姨,均有义务帮
第3篇 理清假言命题关键词是什么(理清假言命题关键词有哪些) 作者:admin
中公事业单位为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备考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假言命题在事业单位考试中颇受考官青睐,根据掌握的历年真题来看几乎常常有假言命题的身影出现,所以说假言命题是大家备考事业单位考试时一定要掌握的重要考
第4篇 体育项目招商引资(体育招商引资建议) 作者:admin
【导读】本篇内容中公事业单位提供面试热点知识《体育产业招商引资签约,六大项目成投资热点》。【热点梗概】近年来,杭州市积极调整体育产业结构,加大体育产业培育力度,体育产业门类逐渐增多。杭州市体育产业招商引资签约仪式从2015年开始,至今已持续四年,共签订有行业代表性的22家企业累计投资额突破110亿人民
第5篇 2016年7月时事政治(2016年8月7日,王某为购物消费便利,到甲支付机构) 作者:admin
时事评论背景:政府购买服务,是政府改善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不久前,国家成立了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凸显了对政府购买服务的进一步重视,将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治理创新带来积极影响。时事评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