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 > 申论热点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阅读(二十七)

    作者:毛维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4 22:04:17

    “毒校服”事件,可怕的不只是致癌

      近日,上海市质监局在抽查中发现上海欧霞时装公司生产的一款演出服中含有致癌物质芳香胺染料。浦东教育部门通过官方微博公布了目前排查出的21所采购涉事企业生产校服的学校名单。目前,21所学校的26444套校服已全部暂停使用并送检,相关检测结果将在近期对外公布。(2月19日 《光明日报》)

      相信随着有关部门调查的深入,“毒校服”事件的真相将大白于天下,违法企业也必将受到严厉查处。但如果仅仅停留于此,这起事件就与普通的产品质量纠纷案件的处理没有多大的差别,保不齐违法企业还会“好了伤疤忘了疼”,再冒出来毒害学生。

      从表面看,直接受“毒校服”之害的是孩子们的身体。“毒校服”销售到21所学校,面不可谓不广;21所学校的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量不可谓不大。更可怕的是,据上海市质监局抽查通报的情况,有的校服使用了含有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这类染料含有偶氮基团,不仅对人有可致癌性,而且伤害具有不可逆性,这种毒害或许将成为一些孩子身上的“定时炸弹”。

      然而,来笔者看来,“毒校服”毒害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的身体,更毒害了他们纯洁的心灵。中小学生年龄尚小,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在判断、分析、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都还不成熟。当他们知道自己身穿的曾引以为豪的校服可能成为“回扣”对象的时候,或许会对社会诚信产生怀疑,进而影响他们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毒校服”事件,上海浦东不是第一起,早在2008年,广东就发现了不法厂家在生产校服时使用含有毒化学品联苯胺的染料和助剂;即便是上海浦东的“毒校服”,相关部门也透露“3年4次抽查不合格”。为何“毒校服”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呢?认识不到位恐怕还是致命原因。不论是不法厂家挣“黑心钱”,参与其中者“拿回扣”,还是相关部门一次次的重拳出击,都是着眼于事而忽略了事背后的人,这才导致了监管有漏洞、打击有死角,死灰复燃现象才一再抬头。

      让孩子的眼睛充满童真;作为他们的呵护者,应当让孩子的内心充满信任和温暖。这个观念不树立起来,查处“毒校服”事件就难彻底,类似的毒奶粉、毒馒头、毒文具事件,也就会屡禁不止、屡打不死。
    严控“以人查房”何以腰板难硬

      近日,福建、江苏等地加紧出台房屋信息查询规范,对输入姓名查询名下房产的“以人查房”方式作出约束。江苏盐城称,部分地区个人住房信息的不正常流出,引发市民对住房信息安全的担忧。有媒体称,频发的“房叔”“房婶”事件令住房信息系统成为一些官员的梦魇。

      中国人讲究“有恒产者有恒心”。这里的“恒”,既指产权属性,也指隐私属性。在一个讲究私隐和私产保护的法治社会,报一个人的名字就能查出其房产详情,确实是一件很悖谬的事情。世界范围内,尽管不动产登记是一项重要的物权制度,各国房屋登记信息公开范围和口径也多有不同,但一般都限于“以房查人”,“以人查房”则受到严格控制。

      眼下的尴尬在于:一方面法律早就约束了“以人查房”的行为,另一方面这种不合规的信息核查方式又扮演着反腐先行军的角色,裨益公共利益。当“房叔”“房婶”齐上阵、“房姐”“房弟”不落单的时候,似乎“以人查房”给法制的戕害可以忽略不计了。此般吊诡,令人想起当年泛滥而粗放的“人肉搜索”。也正是在这样的群情激奋之下,“查房”如打了鸡血似的亢奋而“永恒有理”。

      正是在这种语境下,多个地方加紧出台房屋信息查询规范才显得别有深意,民众的质疑在于——为什么“房腐”前赴后继的时候,你才去严控“以人查房”?这究竟是小概率巧合还是制度化地“护短”?官方的回应也很有力——此前的“以人查房”本就不合规,地方性立法毫无法理上的瑕疵。事实上,2012年12月,在广州“房叔”蔡彬事件中泄漏其房产信息的责任人,已被调离岗位并被给予行政记过处分。情归情、法归法,是非面前谁也不能胡搅蛮缠。

      说到底,问题的症结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房产信息果真要成为反腐利器,尚需法律授权。眼下,谁有权查询到什么程度的信息,基本上语出多门或者毫无规定,结果就是想查的查不到或只能“剑走偏锋”,而掌握核心信息的又不能“乱说话”;二是“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工作也搁浅在莫名其妙的博弈里。根据住建部的时间表,截至2012年6月30日,应该有40个重点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与住建部联网——现实呢?此项耗费财政支出的系统似乎成了“烂尾工程”。

      大道不彰,小道必猖。正是因为以房反腐在制度上难以得到有力的回应,不合规的“以人查房”才成为反腐的生力军,而地方严控“以人查房”才显得腰板难硬。由此可见,只有官员财产公开透明了、反腐在技术与制度上更成熟了,“以人查房”等带有误伤性质的非常规手段,才会真正退出历史舞台。

      相关文章:


      第1篇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美检察官"颜廷民    作者:钱洲青

       在与颜廷民的交谈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经过反贪工作历练的人身上的独特气质,机敏、利落、沉稳、务实。从检二十年,他的履历清晰而简单:书记员,助检员,公诉处长,反贪处长、局长,基层院检察长。谈到为什么每个岗位上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颜廷民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为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有胆有识,工作要有勇有谋。记者:有人说你是“草根”检察长,你对此如何评价?颜廷民:我认为这是对我的肯定。我生长在林区,林场的那些活儿我都不陌生,我的父母都是林场工人,现在还生活在乡下。我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群众,对他们有着天然的熟悉感和亲


      第2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8号)    作者:邱良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之后一份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为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这已撕裂社会公平,甚至造成了阶层冲突。诚如马凯副总理所称,“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如今双轨并成一轨,是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熨帖,也将助推社会公平。叫好之余,也不妨前瞻性地审视可能形成的新问题。其一,改革前,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


      第3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9号)    作者:邱夫北

       经济疲软冲击欧洲养老金体系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正遭遇严峻挑战。当前的改革措施存在风险,整套体系步入了一个艰难发展阶段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常被视为一套成熟而且相对历史悠久的社会保护体系,但由于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套养老金体系正在遭遇严峻挑战。欧洲养老金体系的经验是什么,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又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可能会对欧洲以外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有所启发。公共养老金体系是国家福利体系的一部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它可分为普惠型和


      第4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11-20号)    作者:邱燕燕

       爱好成官员“溃决点”,如何划定爱好“红线”?领导干部总“才华横溢”?落马官员爱好盘点爱摄影代表人物:秦玉海9月21日晚,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河南省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秦玉海,其宣传河南风光的摄影作品《水墨云台》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他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名誉主席……摄影作品屡获大奖,先后出版《焦作山水》《云台山风光》《五大连池印象》《真水无香》等摄影作品


      第5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21-31号)    作者:邱思思

       半月评论: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无疑,公民意识的觉醒标示着社会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权利时代的到来撬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然而,检视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打开每天手边的报章网络,我们仍然不时为诸多负面的暴力新闻所心惊,而忧虑。哪来这么多的暴戾之气、平庸之恶?知法,守法。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