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半月谈评论(2013年11月14号)
- ·下一篇文章:半月谈评论(2013年11月13号)
2013《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1月11-20号)
大学带城 企业造城 市场兴城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首席专家 刘奇
让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但由于长期以来资源配置及有关政策方面多向大中城市倾斜,小城镇发展一直处于活力不足、成长不快、发育受限状态。因此,充分调动教育资源、民间力量、社会力量开发小城镇,走大学带城、企业造城、市场兴城的路子是中国推进城镇化切实可行的途径。
大学带小城,校城共繁荣
国外城镇化发展的经验表明,大学对小城镇发展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创建于1209年的英国剑桥大学和1168年的牛津大学都坐落于乡间城镇,其所在地在大学带动下,人口都在10万以上。美国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所在的坎布里奇镇,人口也达到10万左右;爱因斯坦度过了生命中最重要的22年时光的普林斯顿大学也位于一座别具特色的乡村小市。
目前,美国人口3亿,大学有3500所,即平均不到10万人就有一所大学。33个州的大学多分布于城镇中,其中城镇大学数量高于城市2倍以上的占21个州,有的州高达10倍以上。日本每个县都有多所大学,爱知县人口710万,有73所大学;北海道570万人口,有62所大学;枥木县人口200多万,拥有18所大学。
如果按照上述大学数量与人口的比例,我国应该创办13000多所大学,而目前只有2300多所,我们完全可鼓励支持各类大学选择区位交通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人文底蕴深厚的小城镇,到那里去创办分校或独立学院。创办于1868年的美国加州大学先后在加州不同地区设立了9个分校,每个分校都带起一座城镇,每个分校都是所在城镇的核心部分。
我国借鉴这条路子,农业大学和高职院校应先行一步,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再逐步向其他院校推开。这样既可消解大城市里大学资源过度集中、无限膨胀的现实,又可解决在大城市办大学成本过高、资源闲置等问题。在小城镇办大学可以采取学校自办、校镇共办、企业联办等多种方式。国家和省一级应出台相关政策,在资源配置上给予倾斜,在土地供给上按公益事业批给计划,地方政府做好道路、通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小城镇建大学将产生立体式带动效应。一个学者可能带动一个产业,一所大学则能让所在城镇成为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辐射源和加速器。在这方面,有些地方的探索已经走在前列。
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坐落在陕西咸阳市杨凌镇,目前仅教职员工就有3.5万人。杨凌镇在这所大学带动下城市户籍人口已达8万多,目前已吸引了81个民营性质的研究机构,56个省部级以上科学研究平台,院士13人,从一个西北小镇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的“农科城”,成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大学落户小城镇,对大学自身有积极影响。一是有利于学术研究。由于远离喧嚣的大城市,专家学者能够心无旁骛潜心做学问。二是有利于产学研结合。大学能及时了解所在地企业、农民及社会的实际需求,专家、学者才能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科研人员、学生有了稳定的实验、实习基地,科技成果得以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生不仅能减少生活成本开支,免受大城市高消费的干扰,更能深入了解草根生活,减少一份好高骛远的浮躁,使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难度大大缓解。
大学带城,政府只需极少的投资“四两拨千斤”,不仅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城镇的竞争能力和资源集聚能力,更能从源头上扭转城乡资源配置不公的格局,是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釜底抽薪之举。大学落户小城镇为乡村社会获取教育资源、提升能力带来了极大方便,是破除阶层固化、推进社会流动的治本之策。
企业造城,先城后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房地产企业在城镇化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碧桂园、世纪金源、万科、万达、绿地等房地产大鳄在全国造城数百。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碧桂园的造城版图从广东、湖南迅速扩张到湖北、江苏、安徽、辽宁、内蒙古、黑龙江、重庆、天津、广西、海南等地。世纪金源也已成功开发了北京世纪城、昆明世纪城、长沙世纪城、贵阳世纪城和合肥滨湖世纪城等。每个世纪城投资数百亿元,开发面积500万平方米左右,居住人口都在10万人左右。
企业造城走的是先城后市的路子。房地产企业根据有关规划,按照产城一体、职住一体的思路,充分发挥企业融资、市场运作、规划建设等优势,选择靠近园区、符合城乡规划、区位优越的城郊或乡村创建新城,建设商品住宅、城市综合体、星级酒店、文化旅游商业街、中小学和幼儿园、社区服务设施等,甚至包括湿地公园。
这种新模式是我国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政府可考虑把这些功能齐全的新开发社区当成独立的小城镇,放手让企业组织业主独立管理、自我服务,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城镇管理委员会。政府根据人口数量,可给予相当于乡镇级、副县级或县级各项政策待遇的帮助,具体实施可通过城镇管理委员会落实。
企业造城,一是政府不用花钱,还可从出售土地中获得收益,增加当地政府和农民收入。二是降低行政管理成本。企业组织业主民主管理,政府只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无需设立系统的行政机构。三是带动当地产业和居民集聚,促进当地居民就业,拉动消费。四是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我国一大批房地产企业,在造城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提高了技术水平,增强了管理能力。
市场兴城,先市后城
民间力量兴建城镇,都是以市场经济规律为主导,以民间力量自行管理,因此,充满活力和动力。宋代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打破了唐代以来城坊制的旧格局,实行街巷制的新体制,按照社会需求,大力发展各类手工业、服务业、娱乐业,同时取消流传千年的宵禁,大兴夜市,城镇化水平在当时全世界领先。
其基本经验就是放手让民间兴办集市,由当地有威望的士绅自治管理集市,政府不设完整的国家行政系统,只负责税收、消防、治安等。据学者统计,两宋时期,见于史载的市镇多达3600多个,其中一部分市镇,不论人口数量还是经济发达程度,都超过一般州县,工商税收远高于农业税收。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崛起了一大批依市兴城的典型,如福建的石狮、浙江温州的桥头、河北的白沟等。近年来,我国交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港口快速发展,农村公路也已联通成网,“村村通”更使得乡村流通贸易空前发达。
在高速铁路站、高速公路下道口、机场、港口及乡村交通要道或货物集散地,自发形成了一个个辐射能力极强、远达数乡甚至跨县的露天集市。它们大多有市无场,有的依托村庄交易,有的就在一片空旷的原野上搭建简易场所进行交易。针对此类市场,政府应因势利导,组织专门力量做好规划,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让市场力量充分释放,推进一批新兴城镇的崛起。
市场力量兴城,应推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区自治、民主管理”的原则。新崛起的城镇,由本地居民通过选举产生城镇管理服务委员会。委员会决定并聘任城镇开发代理董事会。每年定期开会,商议重大事项;发生应急事件,随时开会。城镇开发执行董事长负责处理行政事务、社区发展等日常工作。政府负责学校、医院、就业、文化、治安、消防等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
市场兴城,走的是先市后城的路径。这种模式,一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自发生成的市场,自我形成的管理,充满旺盛的内生性动力,可持续性强。二是有利于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驾马车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互相制衡的多元治理结构,符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方向。三是充分发挥民间的创造力。民间力量兴城,给民间能人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从而大大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四是降低行政成本。由于社区管理实行民间自治管理,政府公务开支将大大降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美检察官"颜廷民 作者:钱洲青
在与颜廷民的交谈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经过反贪工作历练的人身上的独特气质,机敏、利落、沉稳、务实。从检二十年,他的履历清晰而简单:书记员,助检员,公诉处长,反贪处长、局长,基层院检察长。谈到为什么每个岗位上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颜廷民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为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有胆有识,工作要有勇有谋。记者:有人说你是“草根”检察长,你对此如何评价?颜廷民:我认为这是对我的肯定。我生长在林区,林场的那些活儿我都不陌生,我的父母都是林场工人,现在还生活在乡下。我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群众,对他们有着天然的熟悉感和亲
第2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8号) 作者:邱良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之后一份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为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这已撕裂社会公平,甚至造成了阶层冲突。诚如马凯副总理所称,“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如今双轨并成一轨,是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熨帖,也将助推社会公平。叫好之余,也不妨前瞻性地审视可能形成的新问题。其一,改革前,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
第3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9号) 作者:邱夫北
经济疲软冲击欧洲养老金体系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正遭遇严峻挑战。当前的改革措施存在风险,整套体系步入了一个艰难发展阶段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常被视为一套成熟而且相对历史悠久的社会保护体系,但由于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套养老金体系正在遭遇严峻挑战。欧洲养老金体系的经验是什么,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又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可能会对欧洲以外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有所启发。公共养老金体系是国家福利体系的一部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它可分为普惠型和
第4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11-20号) 作者:邱燕燕
爱好成官员“溃决点”,如何划定爱好“红线”?领导干部总“才华横溢”?落马官员爱好盘点爱摄影代表人物:秦玉海9月21日晚,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河南省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秦玉海,其宣传河南风光的摄影作品《水墨云台》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他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名誉主席……摄影作品屡获大奖,先后出版《焦作山水》《云台山风光》《五大连池印象》《真水无香》等摄影作品
第5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21-31号) 作者:邱思思
半月评论: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无疑,公民意识的觉醒标示着社会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权利时代的到来撬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然而,检视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打开每天手边的报章网络,我们仍然不时为诸多负面的暴力新闻所心惊,而忧虑。哪来这么多的暴戾之气、平庸之恶?知法,守法。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