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半月谈评论(2014年1月15号)
- ·下一篇文章: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贪官最后陈述不是救命稻草
2014山东选调生申论热点:整治哄抢需化解"破窗效应"
1月10日,广西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在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进行,当天的活动通过发放书籍、宣传品、宣传画册等方式进行科普文化宣传,但是许多民众在现场进行了争抢,有一些工作人员与民众发生了争执和拉扯。
近日福州一女工在擦窗时,随身携带的6000多元现金不慎掉落,引发过路人哄抢,最终只找回300元。此事经媒体曝光后,女工收到了10多万元款项,但其中大多为爱心人士捐款,只有少数“失而复得”的还款。
仔细盘点近期各地哄抢案例有个共性:面对身处弱势、孤立无助的事主,前来围观的人们一旦有人开“顺手牵羊”之先河,接下来的场面就极易失控,出现“男女老少齐上阵,不拿白不拿”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大城市抑或农村,市民还是农民,哄抢并不局限在某个特定地域或群体,而一旦钱财被哄抢,各种事后追责的效果往往也很不理想。
这就要回到哄抢背后的逻辑起点:破窗效应。一座房子一旦有窗户破碎而无人修复,很快其余的窗子也会被陆续打破,干净整洁的地方一旦出现垃圾与污垢,很快就会被大家污染得“面目全非”。
哄抢逻辑与之类似:面对散落的财物,第一个人一旦站出来“破窗”而没有得到及时制止,人们就很容易陷入一种“小算盘”心理中:他占了便宜都没事,我为什么也不顺手拿点?
这个逻辑的危险之处就在于,每个人的自私心态,汇聚在一起就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甚至参与“破窗”的人无意之间还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之中,每个人做“亏心事”的心理负担反而降低了,被“逮现行”的人甚至还会理直气壮地反问一句:“这么多人都在拿,而且他们拿得比我还多,为什么就只抓我一个?”
因此,我们对哄抢的批判不能只停留于道德层面,更应该让社会上的每个“你我他”都扪心自问:我们在批评一个“哄抢群体”的时候,可曾意识到,其实这是无数个体的“小恶”汇集而成的“大不善”?又或者,在痛心疾首地批评不良现象前,我们自己又是否能在当时的环境下抵御住“破窗”的“诱惑”?
相关文章:
第1篇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美检察官"颜廷民 作者:钱洲青
在与颜廷民的交谈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经过反贪工作历练的人身上的独特气质,机敏、利落、沉稳、务实。从检二十年,他的履历清晰而简单:书记员,助检员,公诉处长,反贪处长、局长,基层院检察长。谈到为什么每个岗位上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颜廷民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为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有胆有识,工作要有勇有谋。记者:有人说你是“草根”检察长,你对此如何评价?颜廷民:我认为这是对我的肯定。我生长在林区,林场的那些活儿我都不陌生,我的父母都是林场工人,现在还生活在乡下。我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群众,对他们有着天然的熟悉感和亲
第2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8号) 作者:邱良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之后一份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为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这已撕裂社会公平,甚至造成了阶层冲突。诚如马凯副总理所称,“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如今双轨并成一轨,是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熨帖,也将助推社会公平。叫好之余,也不妨前瞻性地审视可能形成的新问题。其一,改革前,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
第3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9号) 作者:邱夫北
经济疲软冲击欧洲养老金体系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正遭遇严峻挑战。当前的改革措施存在风险,整套体系步入了一个艰难发展阶段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常被视为一套成熟而且相对历史悠久的社会保护体系,但由于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套养老金体系正在遭遇严峻挑战。欧洲养老金体系的经验是什么,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又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可能会对欧洲以外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有所启发。公共养老金体系是国家福利体系的一部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它可分为普惠型和
第4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11-20号) 作者:邱燕燕
爱好成官员“溃决点”,如何划定爱好“红线”?领导干部总“才华横溢”?落马官员爱好盘点爱摄影代表人物:秦玉海9月21日晚,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河南省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秦玉海,其宣传河南风光的摄影作品《水墨云台》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他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名誉主席……摄影作品屡获大奖,先后出版《焦作山水》《云台山风光》《五大连池印象》《真水无香》等摄影作品
第5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21-31号) 作者:邱思思
半月评论: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无疑,公民意识的觉醒标示着社会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权利时代的到来撬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然而,检视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打开每天手边的报章网络,我们仍然不时为诸多负面的暴力新闻所心惊,而忧虑。哪来这么多的暴戾之气、平庸之恶?知法,守法。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