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14年山东公务员申论热点:不以GDP论英雄
- ·下一篇文章:半月谈评论(2014年1月24号)
半月谈评论(2014年1月14号)
[独家]禁令不该“一刀切”吗
近日,新京报就“中央禁令对公务员影响”,在东、中、西三个地区的省份随机抽取了100名公务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官不分大小、地不分东西,公务员的生活普遍受到禁令的影响;而65% 的受访者认为禁令过于一刀切,对基层普通公务员应提高福利待遇。
一个微调查,其价值固然不宜估之过高,但也不能谓之无价值。2013年,约束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行为的禁令密集出台,这一年也因此被公务员称为“禁令年”。从这个微调查不难看出,禁令得到了比较好的执行,但存在反弹的压力也毋庸讳言。向来是革别人的命易,革到自己头上就不免“肉疼”,这也不过是司空见惯的人之常情。
一些公务员关于中央禁令的一个核心观点是“过于一刀切”。事实上一刀切已是极致,哪里有什么“过于一刀切”?言说者不过是藉此强调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而已。在当下的语境中,一刀切是个贬义词,任何思想行为只要贴上一刀切的标签,首先就会引起人们生理上的反感。有人甚至还从哲学上指出,一刀切既违背了唯物论,又违背了辩证法。那么,去年以来的一系列禁令,果真不该一刀切吗?
禁令之所以对公务员的生活构成重大影响,看上去是由于有效遏制了他们的灰色收入,主要表现为购物卡、高档烟酒、吃喝宴请等“福利”的消失。也可以说,禁令得到普遍而严格的执行,使公务员“工资基本不动”的好日子不再,骤然感受到了生活成本的迅速上升。但这样的一刀切有什么不好呢?难道公务员的灰色收入因为长期存在,这样的陋习就可以获得正当性吗?如果禁令只针对某一类、某一级公务员而对别的公务员网开一面,那么禁令本身的公平性又何在呢?假如禁令铲除了公务员灰色收入的土壤,导致无人愿做人民的公仆,那么需要考虑的是把公务员的正常收入待遇调节到一个合理水平,并以正式制度的形式加以明确,而不是默认公务员不当得利的继续存在。
一刀切在一些人的观念中完全丧失合理性,与现实中滥用一刀切大有关系;但一概反对一刀切与滥用一刀切,在忽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上,也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别。从这个意义上说,禁令不可大而化之,出台禁令不可草率从之,而得民心、立得住的禁令也不可因被人加以一刀切的评价而轻易搁置。
禁令的刚性就来自于禁令所指没有例外,执行禁令没有例外。禁令高悬,总会有人以种种“特殊性”寻求变通,而不少禁令正是在层出不穷的变通中沦为一纸空文。比如,禁令明确禁止用公款购买、印制、邮寄、赠送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但有的单位还是用公款购买发放了台历。因为已经印了,“不用就成废纸了”;而且印制的内容“都是八项规定、政绩观等”。这是多么好的用心、多么好的创意!那么,对这样的行为要不要一刀切地加以纠正?“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的禁令要不要严格执行?不纠正、不严格执行,禁令就在无数的“特殊性”中化为绕指柔。
一律与一刀切并无不同。禁令往往体现的是底线上的一律。做公务员不能有灰色收入,不该一律吗?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恶劣风气,若非一律地加以鞭挞,又将如何扭转?在公务员认为禁令“过于一刀切”的另一面,是那些常与公务员打交道的人们的心声,他们最大的希望是禁令“能长期发挥作用”。这是希望,也是担忧。好的禁令得到一体而持久的遵循,不仅能规范人们的行为,而且能改变千百年来的陈腐“官念”,塑造合于时代潮流的社会关系。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美检察官"颜廷民 作者:钱洲青
在与颜廷民的交谈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经过反贪工作历练的人身上的独特气质,机敏、利落、沉稳、务实。从检二十年,他的履历清晰而简单:书记员,助检员,公诉处长,反贪处长、局长,基层院检察长。谈到为什么每个岗位上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颜廷民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为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有胆有识,工作要有勇有谋。记者:有人说你是“草根”检察长,你对此如何评价?颜廷民:我认为这是对我的肯定。我生长在林区,林场的那些活儿我都不陌生,我的父母都是林场工人,现在还生活在乡下。我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群众,对他们有着天然的熟悉感和亲
第2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8号) 作者:邱良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之后一份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为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这已撕裂社会公平,甚至造成了阶层冲突。诚如马凯副总理所称,“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如今双轨并成一轨,是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熨帖,也将助推社会公平。叫好之余,也不妨前瞻性地审视可能形成的新问题。其一,改革前,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
第3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9号) 作者:邱夫北
经济疲软冲击欧洲养老金体系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正遭遇严峻挑战。当前的改革措施存在风险,整套体系步入了一个艰难发展阶段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常被视为一套成熟而且相对历史悠久的社会保护体系,但由于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套养老金体系正在遭遇严峻挑战。欧洲养老金体系的经验是什么,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又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可能会对欧洲以外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有所启发。公共养老金体系是国家福利体系的一部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它可分为普惠型和
第4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11-20号) 作者:邱燕燕
爱好成官员“溃决点”,如何划定爱好“红线”?领导干部总“才华横溢”?落马官员爱好盘点爱摄影代表人物:秦玉海9月21日晚,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河南省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秦玉海,其宣传河南风光的摄影作品《水墨云台》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他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名誉主席……摄影作品屡获大奖,先后出版《焦作山水》《云台山风光》《五大连池印象》《真水无香》等摄影作品
第5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21-31号) 作者:邱思思
半月评论: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无疑,公民意识的觉醒标示着社会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权利时代的到来撬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然而,检视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打开每天手边的报章网络,我们仍然不时为诸多负面的暴力新闻所心惊,而忧虑。哪来这么多的暴戾之气、平庸之恶?知法,守法。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