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14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群发问候是信息时代的寒暄
- ·下一篇文章:2014年北京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为官不易且看德国如何
2014年河南选调生申论热点:给乡村教师更多制度护佑
近日,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发布了《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2》。报告指出,农村教育虽然得到了硬件上的改善,但由于工资待遇低下,职称评定难,在荣誉体系处于末端,农村教师这个职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却日益减弱。年轻男性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在农村当教师。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更加失衡。作为理性选择的结果,“当教师不如当小工”的背后,是乡村教师的生存困境。从物质激励上来讲,乡村教师的经济收入比不上工地上的小工;从社会认同上来看,乡村教师在职称评定上“大器晚成”,在荣誉体系中也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乡村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成本和收益却严重不对等,比较差异导致的心理落差,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相对剥夺感。
说到底,乡村教师和其他弱势群体一样,在身份、待遇和社会评价体系上承受了太多的“痛点”。年轻人宁可当小工也不愿当教师也好,一些地方出现了教师流失现象也罢,当乡村教师成为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苦差事”的时候,我们就有必要再度讨论和反思对待乡村教师的制度良心。
正如知名学者易中天所言,“人们把老师比喻成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完全不赞同。这是不把老师当人,照亮别人的同时为什么要毁掉自己,就不能不毁掉自己吗?”长期以来,乡村教师通常被塑造为甘于牺牲、无私奉献的“人梯”;可是,在这样一个经济因素不断嵌入社会生活的时代里,倘若乡村教师还在为基本的物质生活发愁和苦恼的时候,又有多少人愿意拿起乡村教师的教鞭呢?
作为基础教育的守望者,乡村教师的生存境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寒门学子前进的道路。一个旨在“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未来的希望”的社会,应该进行及时、有效的“制度补血”,健全乡村教师的社会支持,让他们的人生有更多的光亮。强化物质激励、提升社会认同,只有让乡村教师的劳动更有价值,只有让乡村教师过上更加有安全感、有尊严感的生活,才会吸引更多人投身乡村教育事业。只有将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结合起来,乡村教师悲苦的人生才会变得温暖起来。
相关文章:
第1篇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美检察官"颜廷民 作者:钱洲青
在与颜廷民的交谈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经过反贪工作历练的人身上的独特气质,机敏、利落、沉稳、务实。从检二十年,他的履历清晰而简单:书记员,助检员,公诉处长,反贪处长、局长,基层院检察长。谈到为什么每个岗位上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颜廷民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为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有胆有识,工作要有勇有谋。记者:有人说你是“草根”检察长,你对此如何评价?颜廷民:我认为这是对我的肯定。我生长在林区,林场的那些活儿我都不陌生,我的父母都是林场工人,现在还生活在乡下。我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群众,对他们有着天然的熟悉感和亲
第2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8号) 作者:邱良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之后一份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为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这已撕裂社会公平,甚至造成了阶层冲突。诚如马凯副总理所称,“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如今双轨并成一轨,是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熨帖,也将助推社会公平。叫好之余,也不妨前瞻性地审视可能形成的新问题。其一,改革前,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
第3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9号) 作者:邱夫北
经济疲软冲击欧洲养老金体系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正遭遇严峻挑战。当前的改革措施存在风险,整套体系步入了一个艰难发展阶段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常被视为一套成熟而且相对历史悠久的社会保护体系,但由于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套养老金体系正在遭遇严峻挑战。欧洲养老金体系的经验是什么,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又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可能会对欧洲以外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有所启发。公共养老金体系是国家福利体系的一部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它可分为普惠型和
第4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11-20号) 作者:邱燕燕
爱好成官员“溃决点”,如何划定爱好“红线”?领导干部总“才华横溢”?落马官员爱好盘点爱摄影代表人物:秦玉海9月21日晚,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河南省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秦玉海,其宣传河南风光的摄影作品《水墨云台》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他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名誉主席……摄影作品屡获大奖,先后出版《焦作山水》《云台山风光》《五大连池印象》《真水无香》等摄影作品
第5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21-31号) 作者:邱思思
半月评论: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无疑,公民意识的觉醒标示着社会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权利时代的到来撬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然而,检视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打开每天手边的报章网络,我们仍然不时为诸多负面的暴力新闻所心惊,而忧虑。哪来这么多的暴戾之气、平庸之恶?知法,守法。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