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申论热点:利用政府常务会举办微讲座
- ·下一篇文章: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申论热点:世界读懂中国改革决心
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申论热点:融合新媒体或是纸媒出路
1月7日晨,邵逸夫辞世的消息开始在社交媒体、手机新闻客户端、车载电台铺天盖地袭来。与此同时,各大报纸已印刷出版,这则消息直到24小时之后才出现在各大日报、都市报的版面。在信息传播如此便捷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说纸媒还有什么优势的话,其“完整的逻辑、高质量的专业操作和克制的文本”可能是其仅存的优势和尊严。
突如其来的纸媒寒冬
2013年,纸媒面临着发行量下滑、印刷成本上升、广告收入下降的严峻形势,不少纸媒的突然消亡给这个冬天带来了一番别样的冷。
“执子之手,与子偕行——期待每一次交会,都有互放的光亮”,这是刊登在《新闻晚报》2013年11月1日头版的2014年报纸征订广告。“每一次交会”、“互放的光亮”,典出徐志摩的一首小诗《偶然》。怎想,一语成谶,《新闻晚报》却没能逃过该诗另一行文字的命运——“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2013年12月24日,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新闻晚报》在当期报纸上刊出了《休刊公告》,向订阅用户交代休刊后的退订转订事宜。
需要注意的是,《新闻晚报》的停刊,发生在解放、文汇合并成立上海报业集团的大背景之下。作为曾经的竞争对手,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各自旗下存在诸多同质化经营的报纸刊物。上海报业集团成立之后,自然而然,合并同类项的“并转”是在所难免的。与其说这是一起行业性事件,倒不如说这是一场因集团间合并带来的内部调整、资源优化。
步入新年,曾经是日报性质的《国际金融报》在没有告读者的前提下忽然停刊近一周时间,在1月6日重新出版的当天头版刊发了一则《致读者》,从此由日报改为周报。
两起事件相隔仅10天不到,有媒体人唏嘘纸媒的大限将至,也有人将后者称之为“纸媒悲剧”的新范本。一方面,两起事件的接踵而至让圈内传媒人不由思考,纸媒蓬勃发展这么些年以后遇到了真正发展困境,是时候换种思路谋发展了。另一方面,读者则要欣慰传媒业“大浪淘沙”、“去粗存精”的时刻终于到来,淘汰过后留下来的都将是市场真正需要的。
当今传媒,渠道为王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冷兵器时代,纵有十八般武艺,但兵器的杀伤性大抵无差,面对开疆拓土的需要,谁拥有最好的马匹,谁就拥有了一半的天下。信息时代传媒业之间的攻城略地也不过如此,比的是信息的及时通达、剖析的专业且深度。前者好比是战马,后者则代表了兵器的杀伤力。
网络新兴媒体,与互联网相伴成长、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而迅速成长,从内容生产到读者手中,只隔了一个发送键。纸媒则有着漫长的印刷前流程,即使是在版面签发付印、卫星传版到了印刷厂,之后还有制版、印刷的流程。而真正到读者手里,还要经过邮局投递这一环节。在信息的及时通达方面,纸媒完败于网络新兴媒体。但在专业且深度的剖析、解读方面,纸媒“完整的逻辑、高质量的专业操作和克制的文本”依然是强悍的核心竞争力。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介不仅是信息,它还是渠道。纸媒通过发行尽可能拥有更多的阅读人群,通过新闻专业团队的操作保证所提供内容的确准,通过独到的新闻视角和观点扩大自身影响力,最后把广告和新闻打包,在传播中实现收益。 但是,纸媒上的内容并不是只印在纸上,门户网站借助强大的平台力量,几乎是以零成本的方式从纸媒攫取宝贵的新闻内容与信息资料,正越来越多地从纸媒那里掠夺更多的读者人群和纸媒赖以为生的广告收入。不得不承认,在网络蚕食纸媒的同时,纸媒用自己的内容资源喂养大了网络新兴媒体,而新媒体正逐渐抢占纸媒的市场份额,成为纸媒的掘墓者。
从传统传媒人的情怀来讲,我们理解“内容为王”的骄傲,但从商业模式来看,如果纸媒在渠道的创新上消极应战,那么其结局就只有“呵呵”了——对于致力于转型成为现代传媒业的传统媒体,“平台为王”或许方为正道。
融合新媒体或是出路
对于“传统媒体是否会被新媒体取代”的问题,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强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斩钉截铁地回答:“不会。”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黄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有着类似的表示:“现在《纽约时报》更注重电子版的东西,但是无论如何,纽约时报的电子版有人关注,还是与它的纸质版有关。”来自移动互联网研究联盟的一份数据表明,仍有相当多的用户选择报纸作为重要的新闻获取平台,而且,“纸媒的影响力在于它影响了有影响力的人。”
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许多新闻,越来越多的读者是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新闻客户端及时获得的,而非通过日报或都市报,也不是通过手机报和电脑网页。手机报,曾经的最新媒体,如今却变成了明日黄花。1月12日,“新华每日E刊”,宣布1月15日起正式下线。
当许多传统媒体寻求转型,在新媒体平台诸如微博、微信等平台试图找回日渐式微的影响力时,却愕然发现,微博已经不再时兴,甚至微信也开始让人觉得“审美疲劳”。渠道的日新月异让人寒颤连连。“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愈发成为纸媒的宿命,而只有积极拥抱最新科技所带来的最新渠道,选择与新媒体主动融合,才是纸媒的唯一出路。
时空流转,技术更新,信息的载体在变迁,不变的是从事传媒行业的传媒人。只要传媒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操守还在,或许有一天,纸媒作为一个新闻单位可以脱离纸质印刷而依然存在,其确准、详实、客观依然在大众的记忆中以纸媒的形象存在,虽然脱离了纸质的载体,但却依然被人尊敬地称为纸媒。
相关文章:
第1篇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美检察官"颜廷民 作者:钱洲青
在与颜廷民的交谈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经过反贪工作历练的人身上的独特气质,机敏、利落、沉稳、务实。从检二十年,他的履历清晰而简单:书记员,助检员,公诉处长,反贪处长、局长,基层院检察长。谈到为什么每个岗位上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颜廷民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为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有胆有识,工作要有勇有谋。记者:有人说你是“草根”检察长,你对此如何评价?颜廷民:我认为这是对我的肯定。我生长在林区,林场的那些活儿我都不陌生,我的父母都是林场工人,现在还生活在乡下。我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群众,对他们有着天然的熟悉感和亲
第2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8号) 作者:邱良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之后一份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为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这已撕裂社会公平,甚至造成了阶层冲突。诚如马凯副总理所称,“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如今双轨并成一轨,是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熨帖,也将助推社会公平。叫好之余,也不妨前瞻性地审视可能形成的新问题。其一,改革前,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
第3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9号) 作者:邱夫北
经济疲软冲击欧洲养老金体系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正遭遇严峻挑战。当前的改革措施存在风险,整套体系步入了一个艰难发展阶段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常被视为一套成熟而且相对历史悠久的社会保护体系,但由于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套养老金体系正在遭遇严峻挑战。欧洲养老金体系的经验是什么,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又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可能会对欧洲以外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有所启发。公共养老金体系是国家福利体系的一部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它可分为普惠型和
第4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11-20号) 作者:邱燕燕
爱好成官员“溃决点”,如何划定爱好“红线”?领导干部总“才华横溢”?落马官员爱好盘点爱摄影代表人物:秦玉海9月21日晚,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河南省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秦玉海,其宣传河南风光的摄影作品《水墨云台》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他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名誉主席……摄影作品屡获大奖,先后出版《焦作山水》《云台山风光》《五大连池印象》《真水无香》等摄影作品
第5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21-31号) 作者:邱思思
半月评论: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无疑,公民意识的觉醒标示着社会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权利时代的到来撬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然而,检视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打开每天手边的报章网络,我们仍然不时为诸多负面的暴力新闻所心惊,而忧虑。哪来这么多的暴戾之气、平庸之恶?知法,守法。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