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东省公务员申论热点:“民告官”敢判更应敢公开
北京市一中院近日连续公开4起区政府败诉案件的判决书,案件均起源于拆迁补偿。《北京青年报》2月11日的这篇报道,一天内被媒体转载上百次。公众期待的除了和谐拆迁,除了政府败诉判决能够得到执行,还有“民告官”不再处处碰壁。
公布裁判文书是司法公开的必然要求。裁判文书除涉及国家和商业秘密等不能公开的应当全部公开,是近年来社会呼吁的热点。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司法公开也具备了更加便捷的条件。2013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从2014年1月1日起法院判决书将全部上网向社会公开,最高人民法院在互联网设立中国裁判文书网,统一公布各级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
过去,“民告官”特别是被告方是政府的案件,都属于行政案件中的敏感案件,就算政府被判违法,一般也是“内部通报”。此次法院连续公布4起政府败诉案件,实属罕见。对于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而言,这样的公开值得称道。
“民告官”,说到底是对行政行为进行监督。没有监督,行政行为就有可能“出格”。对于政府行政行为进行监督,是上级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责任,案件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也有权利进行监督,而且这种监督具有即时性和广泛的覆盖性,能够填补行政监督、司法监督顾及不到的盲区,也是保证公民诉讼权利所必须。
近年来,从政府出庭应诉,到政府败诉信息公开,规范“民告官”的法律规定和相关制度不断完善、进步,但也不断面临新问题、新情况。2013年年底,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会初次审议,“民告官”法律迎来施行23年后的首次大修。全国会组成人员在审议时普遍认为,要重点解决行政案件“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突出问题,依法治理行政机关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众期盼通过修改这部法律,让“民告官”渠道能够更加畅通,改变“信访不信法”现状,朝着法治中国的目标向前再迈一步。
在向法治中国迈进的过程中,“民告官”案政府败诉不再“内部通报”,也是非走不可的一步,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机关也不例外,公布政府败诉信息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法律的权威。同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行政行为出了错勇于承认和纠正就好,政府败诉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类似的案件信息公开成为常态,政府对自己败诉也就提高了“免疫力”,自然无需遮遮掩掩。
相关文章:
第1篇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美检察官"颜廷民 作者:钱洲青
在与颜廷民的交谈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经过反贪工作历练的人身上的独特气质,机敏、利落、沉稳、务实。从检二十年,他的履历清晰而简单:书记员,助检员,公诉处长,反贪处长、局长,基层院检察长。谈到为什么每个岗位上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颜廷民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为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有胆有识,工作要有勇有谋。记者:有人说你是“草根”检察长,你对此如何评价?颜廷民:我认为这是对我的肯定。我生长在林区,林场的那些活儿我都不陌生,我的父母都是林场工人,现在还生活在乡下。我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群众,对他们有着天然的熟悉感和亲
第2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8号) 作者:邱良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之后一份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为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这已撕裂社会公平,甚至造成了阶层冲突。诚如马凯副总理所称,“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如今双轨并成一轨,是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熨帖,也将助推社会公平。叫好之余,也不妨前瞻性地审视可能形成的新问题。其一,改革前,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
第3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9号) 作者:邱夫北
经济疲软冲击欧洲养老金体系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正遭遇严峻挑战。当前的改革措施存在风险,整套体系步入了一个艰难发展阶段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常被视为一套成熟而且相对历史悠久的社会保护体系,但由于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套养老金体系正在遭遇严峻挑战。欧洲养老金体系的经验是什么,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又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可能会对欧洲以外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有所启发。公共养老金体系是国家福利体系的一部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它可分为普惠型和
第4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11-20号) 作者:邱燕燕
爱好成官员“溃决点”,如何划定爱好“红线”?领导干部总“才华横溢”?落马官员爱好盘点爱摄影代表人物:秦玉海9月21日晚,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河南省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秦玉海,其宣传河南风光的摄影作品《水墨云台》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他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名誉主席……摄影作品屡获大奖,先后出版《焦作山水》《云台山风光》《五大连池印象》《真水无香》等摄影作品
第5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21-31号) 作者:邱思思
半月评论: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无疑,公民意识的觉醒标示着社会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权利时代的到来撬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然而,检视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打开每天手边的报章网络,我们仍然不时为诸多负面的暴力新闻所心惊,而忧虑。哪来这么多的暴戾之气、平庸之恶?知法,守法。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