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公务员面试难题破解方法有哪些(公务员面试难题破解方法)
- ·下一篇文章: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
公务员行测古诗(行测诗词类题目)
近几年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古诗词在类比推理题型中都有出现,所以需要我们掌握古诗词在类比中可能考查的规律,以备不时之需。
古诗词出现时可以考查前后诗句意思的内在逻辑关系,比如:因果关系、顺承关系、条件关系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诗词储备,能够理解诗句的含义。不过各位考生也不必过分忧虑,考试过程中出现的诗句一般为我们在初中、高中、大学阶段学过的古诗词,理解和储备难度不高。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道题目。
1.物必先腐:而后生虫
A.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B.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C.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D.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中公解析】答案:C
题干中“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出自苏轼的《范增论》,意思是因为东西自身先腐烂,所以虫子才可以寄生,二者是因果关系。
A选项,“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出自王维的《过香积寺》,意思是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二者不是因果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选项,“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出自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意思是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蒙幽深。二者是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选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长歌行》,意思是因为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所以老年时只会留下悲伤、后悔。二者是因果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保留;
D选项,“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出自王维的《终南山》。意思是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二者不是因果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这是我们常见的规律,如果说题干诗句在含义上没有逻辑关系,那就需要我们换个思路,来看看诗句的结构上是否有规律可循,这个角度是我们同学可能会忽略的,让我们一起再来看一道题目。
2.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
A.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B.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C.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D.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中公解析】答案:B
题干中“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出自元代白朴的《天净沙•春》,意思是桃红柳绿的春山,煦暖的阳光照耀,和柔的东风吹拂,楼阁上高卷起帘拢,倚栏干远望。题干前后两项从意思上来看并无内在联系,分别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春山暖日和风”中“春山”“暖日”“和风”为并列关系,“阑干楼阁帘栊”中“阑干”“楼阁”“帘栊”为并列关系,故题干规律为词项内为三个事物的并列关系。
A选项,“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意思是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前句只有“酒”一个事物,没有并列关系,后句只有“火炉” 这一个事物,没有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B选项,“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出自唐代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意思是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其中“鸡声”“茅店”“月”属于三个事物的并列关系,“人迹”“板桥”“霜”属于三个事物的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保留;
C选项,“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二首》,意思是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其中“江碧”与“鸟逾白”不属于并列关系,“山青”与“花欲燃”不属于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D选项,“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出自唐代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译为: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其中“柴门”与“闻犬吠”不属于并列关系,“风雪”与“夜归人”不属于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考试时如果在类比推理部分遇到了诗句,我们要记住,遇到诗词的时候不要心生惧怕,先看句子的含义,前后含义无联系,那就来看其结构解决问题。这是我们对类比推理含诗句类题目的一点小小总结,希望能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