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一个人的战争说说(一个人的战争意味着一个巴掌)
- ·下一篇文章:最帅的那个就是我(最帅的人是我)
拆违章建筑的好处(拆违章建筑的最新规定2021年)
最近,南京正在打拆违战。违章建筑受到空前“重视”,大到政府建筑,小到百姓门面,拆字当头,也拆出几分精神,这几分精神往具体里说叫“顾全大局”,往抽象里说是热爱城市、热爱规划,如果再加以一番渲染,与爱国精神倒也差不离了。
手头一篇报道,用“爱国精神”来套其主人公,大约也不过分:一个身患绝症,靠出租门面房来维系全家生活的患者杨立金,在南京市建邺区茶南3号路大拆违活动中,率先在拆违通知单上签了名。当地“违建居民”受到触动,纷纷效仿,自动拆除违建。这是昨日记者在建邺区茶南3号路拆违现场目睹的感人一幕。(据8月23日《江南时报》报道)
记者觉得此事感人,建邺区滨湖街道周副主任更是含着泪水向记者讲述了杨立金“舍小家,顾大家”的感人事迹。
一个被贫穷、病痛折磨得“气喘吁吁”的家庭,违建所带来的租赁收入成为其“活命”的关键,连这个依靠都舍弃了,杨立金的确可敬可佩,从连日来扑天盖地的新闻报道来看,此事说明,政府的宣传鼓动工作做的好,也说明,百姓是多么善良、淳朴。而从眼前这则报道,我们还可以得出结论,政府和百姓交心,百姓不仅会掏出心来,甚至连命……
不忍联想下去,是因为,百姓疾苦是政府在百姓做出巨大牺牲之后首应关切的焦点——以后,他们的生存怎么办?我不以为,拆出爱国家、爱城市的“精神平台”就值得欢呼雀跃,就值得志得意满,就值得构思一个领导感到满意的总结报告……总之,感动匆匆,画句号也匆匆(这是有过先例的),这不是我们所要看到的——我们“安排”了杨立金的生存现状,结局却是一句从生存成本上看基本上是无足轻重的感喟。
违建由来已久。反思违建的“发展史”,当然必不可少。在我看来,一味责怪杨立金们私搭违建不妥,但一味拔高他们的精神境界,或许也不是很科学。我们最该反思的是为什么杨立金要靠搭违建租门面活着,而这往往是一种现象。
从最浅薄的层次来加以分析,我觉得杨立金们是受到了一种社会现象的暗示:搭违建马上可以改变经济状况——我们假设这种改变甚至超过了低保和一般工作所带来的收入,在南京,低保每月200多元,一般协警每月也是数百元,这和南京高得让人咋舌的生活成本特别是租房成本相比显得很“单薄”,于是违建一夜之间成了致富法宝,在一些政府部门也带头的情况下,违建更成为一座城市灰色的风景线。
那么,政府打拆违战的艰巨性不仅在于违建之广、之密、之城市化,还在于违建暗寓着一座城市的民情趋向。
杨立金在风口浪尖上的一次“利益让渡”,立即缓和了政府部门的紧张心理,因而其精神受到推崇很好理解。但我以为,爱国、爱城精神的荣誉光环并不能自然掩盖杨立金们的彷徨心理,我们急需建立一种保护和关爱的机制来应对杨立金们的观望心理。
《江南时报》这篇报道的下面是另一则报道“秦淮区三项举措保拆违户有房可住”。我觉得这是好事,但还不够。如何保证“拆违户”有更多的希望,有更宽泛的活路,我们必须尽快给出答案。
和爱国主义相比,拆违,更该拆出的是人道主义精神和被这一精神关照的救助保障机制。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