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电梯安全试题题库及答案(电梯安全知识考试题及答题)
- ·下一篇文章:网络与信息安全面试题(网络安全的面试题)
结构化面试5分钟几道题(结构化面试五分钟答题)
一、初识“五关”
众所周知,结构化面试这种考试形式,从考官看到学生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在对考生进行评判了,考官如何评判一个考生的具体表现呢?考生又该如何在考场上实现90+的突破呢?面试五大关卡必须过,分别是举止仪表关、表达交流关、知识内容关、作答逻辑关以及个性化关。
二、面试“五关”具体阐述
1.举止仪表关。在结构化面试中,举止仪表本身所占的分数达到了5%-10%的比例。此外,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做“首因效应”,即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所以,可以说举止仪表还会影响后续的打分。因此,举止仪表关堪称结构化面试的考试第一关。
2.表达交流关。语言表达在面试中的分数占比为5%—10%。面试的本质就是交流,交流是一个自然的、平等的、真诚的过程。这就需要考生做到语言表达流畅,眼神真诚坚定,表述清晰准确。这也关乎考官能否准确理解考生的内容。
3.知识内容关。知识内容关在面试中的分数占比约为50%—70%。本关卡可称之为面试王者关。因为结构化面试在命题时会结合报考单位实际和社会热点话题等,出题人也是希望以此来了解考生的知识储备、工作意识能力等。要想答好这些题目,还需要考生有较高的时政敏感度,对机关工作实务等有所了解。
4.作答逻辑关。作答逻辑即考生答题时的一种规律,逻辑好的表达能够吸引考官的注意力,并能让考官很容易地领会到表达的意思。结构化面试一场考试下来,一组考官要倾听10-30人答题,考官的精神非常疲惫,越到后面精力越难集中,因此,作答逻辑就显得非常重要。
5.个性化关。近年来公考的热度不断上升,考官的评判标准越来越严,相较于以前的模板化答题,考官们更希望听到有差异性的东西。实践证明,考生只有真正从题目出发,抒发真情实感,有自己的想法见解,才能在考场上脱颖而出。这也就是中公教育所说的个性化。
三、具体建议
1.举止仪表从小事做起。一方面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坐姿、走姿、礼貌,时刻做到挺胸抬头、腰背挺直;另一方面可以考前进行专项训练,由专业的公考面试讲师来指导,并进行模拟考试等。
2.表达交流要形成习惯。语言表达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出改变的,可以从开始备考时树立意识,说话时要简洁明了、语气适当、节奏适中,可以看一些优秀的时评视频找感觉。
3.知识内容需重点积累。从备考之初就要关注时事政治、社会热点话题等,尤其是当地的新闻、政策,报考单位的重要工作、常见工作等。
4.作答逻辑有意识养成。在日常工作中与人交流就要构建逻辑体系,将所要表达的内容分点说明、重点前置,以此形成习惯。
5.个性化思维不能抛弃。在实际考试或学习面试中,要始终保持自己对事物的见解,要运用自己擅长的语言,要保留自己的表达习惯。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