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地理常识判断题(地理常识性的知识大全)
- ·下一篇文章:宪法概念以及特征的内容梳理是什么(宪法概念以及特征的内容梳理图)
河南省教育厅省属大中专学校教师招聘(河南省教育厅直属中专院校)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直属大中专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依据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财政厅《关于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有关问题的通知》(豫人[2007]56号)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省属大中专学校公开招聘人员的试行意见》(教人[2008]114号)精神,经省教育厅批准,报省人事厅备案,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等12所直属大中专学校(各学校简介请登陆学校网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262名。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招聘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具有良好的品行;
4.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二、招聘岗位、人数及要求:(见附件一:《2008年河南省教育厅直属大中专学校公开招聘计划》)
三、招聘程序:
1.发布公告。分别在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网站发布公开招聘公告。
2.报名、资格审查:凡符合以上岗位招聘条件者,可在2008年6月2日-6月4日到各校人事处(科)报名。并投送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自荐材料等。(见附件二:《2008年河南省教育厅直属大中专学校公开招聘报名信息一览表》)
3.考试考核
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笔试、面试和试讲等形式对应聘者进行考试或考核。
4.公布成绩
在河南省教育厅和人事厅网站公布成绩。
5.体检
根据考核成绩由高分至低分按招聘岗位数1:1比例确定参加体检人员。如体检后出现身体不合格者,可按报考同一招聘岗位笔试、面试或试讲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依次递补。
6.考察:体检合格人员,由用人单位对其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工作能力等进行考察,并对应聘资格条件进行复查。有违纪违规记录或正在接收审查的以及其他不符合应聘条件的人员,经过考察取消应聘资格。
7.公示
拟聘用人员,经省教育厅审核、报省人事厅备案,并分别在省教育厅和人事厅网站公示七日。经公示无异议的人员,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8.人员聘用及待遇
(1)按我省事业单位人员的有关规定,通过公开招聘的人员应与招聘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在受聘期间待遇按国家和我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2)公开招聘人员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
四、招聘纪律
公开招聘工作应当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接受社会及有关部门的监督。各用人单位应成立组织、人事、纪检、工会等部门参加的纪律监督小组,主要职责是监督考试、考核及聘用全过程,对群众的检举和申诉控告进行查处。
未尽事宜,由省教育厅人事处负责解释。
监督电话:0371—65900466(河南省人事厅政策法规处)
0371—69691977(河南省教育厅人事处)
河南省人事厅、河南省教育厅
二○○八年五月二十三日
附件一: 2008年河南省教育厅直属大中专学校公开招聘计划.rar
2008年省教育厅直属大中专学校公开招聘.doc
附件二: 2008年河南省教育厅直属大中专学校公开招聘报名信息一览表.rar
河南省教育厅直属大中专学校公开招聘教师联系方式一览表.xls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