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言语理解语境分析(言语理解秒杀技巧)
- ·下一篇文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答题技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解题技巧)
绿色建筑共建美好未来(打造绿色建筑)
今天华图教育网带领大家了解的是绿色建筑,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多参考申论范文,对我们自己写申论文章是很有帮助的,希望考生们好好掌握,做好招警备考工作。
作为高耗能的重要行业之一,建筑业一直是人们改革能源利用方式的重要领域,也日益成为减排二氧化碳的“重灾区”。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崛起和“美丽中国”战略的提出,传统建筑模式面临着自我革命与被革命的挑战。2013年伊始,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使得绿色建筑这一概念重回公众视线,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排头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对于我国来说,发展绿色建筑,不仅是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的重大问题,也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
发展绿色建筑,是顺应时代之需。向低碳经济转型,加快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大趋势、大潮流。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建筑及其运行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效应,对全球资源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减少建筑能耗和污染排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课题。我国从生态文明这一战略高度出发,继续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使其发展逐步由战略规划层面走向实际操作层面。
发展绿色建筑,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手段。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之一就是以人为本,充分实现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对建筑物日照环境、采光通风和舒适性都做出明确规定,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是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促进消费升级、保障民生的有效手段。
发展绿色建筑,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绿色建筑最终的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绿色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人、城市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新型城镇化建设只有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道路,才能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意味着需要进一步推动建筑的低碳化、节能化,为更高水平的城镇化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当前,民众对绿色建筑的科学认知存在偏差、行业体系标准尚未建立、相关鼓励政策制度的缺失等问题都使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解决这一问题,更好地使民众公平享用绿色文明的发展成果,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在教育宣传、政策制度、监督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真正为绿色建筑的大力推行提供完善的社会环境。
绿色建筑承载着我们实现生态文明的崇高理想,承载着人类与地球和谐相处而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亦是我们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保障。一言以蔽之,建设“美丽中国”这一美好愿景的实现,离不开来自建筑行业的支持和保障。
(责任编辑:郝云)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