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题库 > 公考真题

    行测代词指代题(代词是指)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4 16:59:58

    在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目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题型,叫代词指代题。这种题型在国考中并不是年年必考,但是偶尔也会考到,甚至在篇章阅读题中也会出现。同学们还是需要花费一点时间,掌握这类题的解题方法。

    代词指代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文段某句话中的“这”、“那”或是“他们”指的是什么。解题技巧是先定位原文找代词的位置,然后按照就近原则,通常情况向前找答案。但也有个别例外,就是代词有可能出现文段的一开始,这时候代词的前边没有东西,就需要同学们去后边找指代的内容。

    例题.环境保护主义是一种信念,是一种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强烈愿望。要实现这一愿望,就必须树立一种自然共同体的意识,即将人类在共同体中的征服者角色,变为这一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只有树立了这样的一种道德意识,人们才有可能在运用其在这一共同体中的权利时,感到所负有的对这个共同体的义务。这不仅依赖对自然本质的科学理解,也依赖在了解基础上建立起的对自然的感情。(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这段文字最后一句话中的“这”指的是( )

    A.热爱自然的感情

    B.自然共同体意识的树立

    C.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愿望

    D.对自然共同体的义务

    【答案】B

    【解析】指代词“这”出现在文段尾句,根据就近原则,需要结合前文内容寻找答案。文段首先介绍了环境保护主义是一种愿望,并给出实现愿望的对策就是必须“树立自然共同体的意识”,然后进行解释说明。又通过“只有……才……”这个必要条件句再次强调了要树立自然共同体的意识,所以“这”指代的对象是“树立自然共同体的意识”,正确答案选择B项。

    A项是指代词“这”后面的内容,属于依赖的对象,而非“这”的指代内容,排除;C项是属于第二句“这一愿望”的指代内容,和尾句指代词无关,排除;D项属于易错项,对应“只有……才……”中“才”后面的内容,是树立自然共同体的意识可能带来的结果,并非“这”的指代内容,排除。

    代词指代题数量不多,且看似简单,但同学们也不能大意。如果没有正确定位、没有找准主体还是会选择错误的。同学们一定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争取成功上岸!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