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老干妈案(老干妈事件怎么处理的)
- ·下一篇文章:四大高原是指(四大高原总结)
打车平台补贴(打车软件补贴高)
【网络综合 - 福建事业单位招聘】
打车软件这种产品,其实借助市场的力量来规范即可。因为利益变动会驱使投资商、运营商和消费者作出最有利于自身、也是最理性的选择。昨天上午打车,司机问我,能不能用微信和支付宝各支付一次,他返给我一次的车资,这样他可以多挣25元——腾讯贴10元,阿里贴15元。我的好处是省20元——腾讯和阿里各贴10元。后来我在中午收到短信,微信支付因为早上服务器繁忙,所有使用微信支付的乘客免单一次,所以最后算下来,我打一趟车,43元不仅免单了,居然还挣了25元。很不可思议吧?这个bug源自两大互联网巨头腾讯和阿里最近在叫车软件上的竞争。腾讯的微信和阿里的支付宝,分别与叫车App“嘀嘀打车”和“快的”合作,鼓励用户使用手机支付。“嘀嘀打车”在B轮融资中,获得腾讯1500万美元,C轮融资获得1亿美金。“快的”的A轮融资为来自阿里的400万美元,B轮融资据称已完成,业界估计有数千万美元之多。这两款叫车软件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都有相当数量的用户,这些用户使用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几乎天天打车,消费水平较高,正是两大互联网巨头眼中的优质用户或者高端用户。两大巨头花这么多钱补贴司机和乘客,其目的是通过叫车软件,增加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用户数,从而培养目标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使之成为自己的铁杆用户。对乘客来说,移动支付,使用微信还是支付宝,其实没有太大区别。微信是手机必备App,支付宝是淘宝必备,我相信大部分智能手机上,都是二者皆有。那么倾向于使用哪种支付,就是习惯问题,哪种支付方式的市场份额多,哪款叫车软件的市场份额就多。同一产品在市场上有两个以上的供应商,这个市场才算正常。嘀嘀和快的的竞争,让双方的产品迭代都更加迅速,更加好用,乘客和司机更方便。我看不出有什么不妥。至于烧钱——那是投资商的事情,乘客不必关心。从投资理性上看,双方最后肯定会鸣金收兵,所以这样的好日子也不会太多了。至于有媒体称打车软件破坏市场公平,呼吁政府介入,完全是不得要领。在我看来,如果说不公平,那只可能存在一种不公平,即不使用智能手机的乘客,打车较难。尤其是一些上年纪的老人或者不使用智能手机的低收入人群,打到车的概率变低——不过,这也没关系,相比通勤族和白领,这些人群并非出租车的常用用户。不久之前,有关部门曾经规范说每单叫车只能加价五元,如今看来已然跟不上形势。面对软件市场的自由竞争,政府管治作用有限。乘客和司机之间直接联系,约定时间地点,按表付钱,建立了相当程度的互信,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乘客和司机的互相评价,避免了过去的“一锤子买卖”,服务质量因此提高,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尤其在当前缺乏互信的现实中,非常难得。打车软件这种产品,其实借助市场的力量来规范即可。因为利益变动会驱使投资商、运营商和消费者作出最有利于自身、也是最理性的选择。有些事情,真心求政府别管。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