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数量关系极限思想(数量关系最值问题的常用解法)
- ·下一篇文章:规范养老机构服务行为(养老机构规范化管理)
真假话问题之假设法怎么理解(真假话问题例题)
在事业单位备考到来之季,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行测考试,特意准备了2016年行测答题技巧《真假话问题之假设法》,助力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行测考试。
真假话问题,也是逻辑推理中的一个重点内容,题干中会告知我们有几句是真话或者有几句是假话,所以这类题型很好识别。对于真假话问题的解题方法,除了基础的矛盾解题法之外,考生应该还要掌握的有假设法和代入排除法。何为假设法?又该在什么条件下运用?
假设法,是根据题干意思,假设题干中的某一条件为真(或者为假),顺着假设的思路根据题意往下推导,如果推导的结果与假设冲突,则该假设不成立;反之成立。当题干中给出的条件之间不存在矛盾关系(或者反对关系)时,我们就可以运用假设法来解题。
【例1】王先生与王女士戴不同颜色的面具相遇。
“我是一位先生。”戴红色面具的那位说。
“我是一位女士。”戴黄色面具的那位说。
两人中至少有一个人在说谎。
据此,可以推出下列哪项为真?
A.王先生说真话,他戴红色面具
B.王先生说假话,他戴黄色面具
C.王女士说真话,她戴红色面具
D.王女士说假话,她戴黄色面具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真假话问题,从已知条件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条件是不存在矛盾关系或者是反对关系的,所以我们就要运用到假设法。
由已知条件“至少一人在说谎”,假设红色面具的人说真话,则黄色面具的人说假话,即红色面具的人是先生,黄色面具的人也是先生。这个结果与题干中的一位先生一位女士的说法冲突,所以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那么,红色面具的人就只能说假话,即红色面具的人是女士,可知黄色面具的人是先生,可以判定出两人都说了假话。故正确答案选B。
这道题是真假话问题中较为简单的一类,在考试中测查的还会有条件更复杂的类型。
【例2】甲、乙、丙、丁四人的书包颜色各不相同,有黄色、绿色、蓝色和红色四种。甲说:“乙的书包不是黄色的。”乙说:“丙的书包是绿色的。”丙说:“丁的书包不是蓝色的”。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书包是绿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丙的书包是蓝色的,丁的书包是绿色的
B.乙的书包是蓝色的,丙的书包是红色的
C.甲的书包是绿色的,乙的书包是红色的
D.丁的书包是绿色的,甲的书包是红色的
【解析】真假话问题,在已知条件中同样不存在矛盾关系或者反对关系,所以可以运用假设法解题,为了方便解题,将已知条件改写为逻辑语言:
甲:乙非黄
乙:丙绿
丙:丁非蓝
丁:甲乙丙中有绿色,绿色的说实话。
根据题意,丁的话作为解题突破口,绿颜色书包的人说真话,抓住这个关键词“绿色”,我们可以去假设甲乙丙中提到“绿色”的这个人说真话。
假设乙说真话,则乙是绿色书包,与乙本身的说法冲突,所以乙应该说假话,即丙不是绿色书包,可知丙也说假话,即“丁非蓝”为假话,则丁是蓝色书包。乙和丙都是假话,只剩下甲可以为真话,所以乙不是黄色书包,也不能绿色和蓝色,所以乙是红色书包。剩下的丙就应该是黄色书包。所以正确答案为C。
这道题的解题关键在丁的那句话,会有人在看题的时候忽略题干问法前的最后一个条件,所以在此也提醒大家看题目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要把每一个已知条件都看完才能解题。在解答类似上面的这种题目时,要找突破口,找到真话中的关键词去假设,这样才能浪费时间。
【例3】有甲、乙两个部落,甲部落的人总是说真话,乙部落的人永远说假话。有旅行者来到这里,遇到一个当地人A,问A:“你是哪个部落的人?”A回答说:“我是甲部落的人。”又走来一个当地人B,旅行者请A去问B,问过之后,A回来对旅行者说:“他说他是甲部落的人。”
根据这种情况,旅行者要判定A、B各自的所属部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是甲部落,B是乙部落
B.A是乙部落,B是甲部落
C.A是甲部落,B所属部落不明
D.A所属部落不明,B是乙部落
【解析】此题的突破口在于理解甲、乙两个部落的人在回答旅行者问题时的说法,因为甲部落是说真话的,所以甲部落的人肯定会如实回答“我是甲部落的人”,而乙部落永远说假话,所以乙部落的人不会告诉旅行者自己是乙部落,乙部落的人一定会说“我是甲部落的人”,所以无论是甲部落还是乙部落在回答旅行者的问题时,都会给出同样的答复。据此,我们就可以得出A在问了B之后告诉旅行者的话“他说他是甲部落”一定是真话,因为A相当于是转述了B的说法给旅行者,所以不论B自己说的话是真是假,A转述给旅行者的这句话都没有说谎,由此可知A是甲部落的人。由于A、B部落都回答同一句话,所以不能判定B到底是哪个部落的人。所以正确答案为C。
以上三道例题是真假话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三种类型,在复习阶段,尤其要注重真假话问题的解题技巧。熟能生巧,最关键的还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多做题,熟练了才能掌握,掌握了才能精通。
相关文章:
第1篇 古人对酒的雅称是什么(古代对于酒的称呼) 作者:admin
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常识判断是考查考生平时知识积累的重要部分,这部分知识范围广泛包罗万象,要求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考生不仅平时要多观察多积累,更要注意总结才能便于记忆。本文给大家带来“古人对酒的30种称呼”,一起来涨知识吧,建议收藏!1、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相传酒是夏朝杜康(即少康)发明的,故以酿酒的祖师爷杜康之名作酒的代称。2、般若汤:“曲肱但作吉祥卧,浇舌惟无般若汤
第2篇 疥疮是什么病因中医理论(中医 疥疮) 作者:admin
一、疥疮的概述疥疮是一种由疥虫所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手腕、指缝、下腹等处皮肤发生水疱及隧道,夜晚瘙痒剧烈。二、疥疮的病因多因机体蕴毒,日久生虫,兼受风湿蕴结,虫毒湿热相搏,结聚肌肤所致;或因与病人同卧、相互握手直接传染;或使用过患者用过而未经消毒的衣裤、被席、用具等间接传染。三、疥疮的症状本病多
第3篇 国考法律常识2021(2020年国家新法律) 作者:admin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即,考生辅导须循序渐进,制定有效的复习备考计划,再结合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教材进行复习时还需定期在新私学智能培训系统进行学习成果的测试,哪里不会补哪里,帮助考生快速提高考试分数。下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将提供系列法律知识题供考生进行练习
第4篇 王一丁简介(作家王一丁) 作者:admin
当前很多考生的目标是07年国考,我就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有考生问我,国考和地方性考试的主要区别在哪儿?除了在招考对象上有差别以外,在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上也有差别,中央的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公共科目笔试按A、B类职位分别进行。A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和《申论》;B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
第5篇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什么(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途径是) 作者:admin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好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总结了我们党贯彻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有力推动了贯彻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以人为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