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教育 > 自考

    认识论政治大题(考研政治认识论法原理有哪些)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5 10:34:30

    1. 提案概要

    (2003-34(2))伯乐之子“相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2006-34(1)) 寺院僧人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河而下,并根据事实的具体性分析其不妥。 (4分)

    (2007-34(1)) 丁玲对程方武的“合理想象”为何“全错”? (4分)

    考点总结:以上试题均为解释题,测试(认知)出错或未通过; 考点分散在认识论和真理本质的两次飞跃上,但有两个共同的突破点:客观现实和实践。

    2. 模板规则

    (一)实践是知识的基础和源泉。

    实践为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实践使主体获得关于客体的真实可靠的内容和信息;实践为处理物体信息提供了思维方法和认知模型。

    (2)感性认识转为理性认识的两个条件。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通过实践和调查获得丰富而现实的感性材料;用辩证思维方法和理性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生产。

    (3)从理性上认识修行的四个条件。

    一般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把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对主体自身需要的认识结合起来,形成合理的实践观念;结合实际可行性,寻求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结合群众,掌握群众。

    (4)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是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对应关系。真理是全面的、历史的、有条件的,并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真题考核

    例1. (2003-34)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就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无愧于这个职位。九方皋遵穆公之命,出去找马。三个月后,他回来了,说马已经找到了。 ”穆公问:“是什么马?九方皋答道:“是黄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的人报告说是一匹黑种马。穆公不悦,责骂伯乐:“你推荐的鉴定马的人,连黄黑公母都分不清,怎么能辨别马的好坏呢?”伯乐回答说:若皋所见是天机,他得到了。它很好,忘记了它的粗糙。它看到它所看到的和它没有看到的。乃高之相,贵于马。 “马到了,结果是千里马。”

    伯乐的儿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很好。《相马经》 据说千里马的额头鼓鼓的,眼睛突出,蹄子像一堆堆的酒曲。他顺着书上画的各种人物,与自己看到的一一对比。结果,他发现了一只蟾蜍。

    (二)伯乐之子“相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解决问题思路】

    第一步:定向和固定。根据问题关键词——“仙马”,答案方向以认识论为主。具体来说,知识未能指导实践,未能实现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不过,失败也可以通过测试点“主观能动”的原因来解释。

    第二步:说明原因并寻求物质支持。将“书本上的”与客观实际相比较,是从主观出发的主观主义错误。这是典型的教条主义。它违背了“主观符合客观”的真理本质,达不到“一般理论与具体实践的一致性”。 “组合”,势必无法实现知识对实践的指导。

    【标准答案】

    这是一种“照着图看”的方法,把《相马经》当成教条,脱离实际,从书本出发,机械地照搬。 (3分)

    新轮廓提高了标准

    伯乐之子从理论原理出发,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将实际情况与书本进行对比。他没有把《相马经》作为一般理论与客观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2分)没有从实际出发,违背了“主观符合客观”的真理本质,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 (1分)因此,一匹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马,注定会失败。

    例2. (2006-34)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从前,沧州城南临河边有一座寺庙。殿前有两只石兽,面朝流水。据说它们是用来“治水”的。有一年,大雨成灾,庙门倒塌,两只石兽被撞落江中。寺院的僧人一时不知所措。直到十年后,他们集资重建山门,才意识到这对石兽缺一不可,于是派人顺流而下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流向东流,石兽也应该向东流。没想到,顺流寻找了十里,也不见踪影。这时,一位在寺庙讲课的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大石头做的。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难免会掉落。这个地方正在下沉。如果你往下游看怎么能找到呢?对于其他人来说,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没想到,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道:我看不到。如果有大石头掉进河里,水势大,石头重,河床沙质松散,就应该逆流而上。众人愕然: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们在这里镇守多年,了解河里的情况。石兽很重,河沙又松散,西边的河水无法冲走石头,反而是河水冲刷不掉。”石兽冲走了下面的沙子,形成了一个坑,久而久之,石兽必然会向西坠落,年复一年地掉进坑里,就像石兽逆流而上一样。”听完这话,众人都心服口服了。搜寻者按照他的指示,果然在河流上游发现并挖出了两只石兽。

    (1)按照常理,寺庙僧人认为石兽应该顺流而下,根据事实的具体性来分析其不妥之处。 (4分)

    【解决问题思路】

    第一步:定向和固定。题目考点很明确——“真理的具体性”,答案考点定位明确。

    第二步:理解材料并解释测试点。真理的特殊性要求真理是全面的、历史的、有条件的,因为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的符合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实现的。在材料中,寺庙僧侣只考虑“河水向东流”,而忽略了石兽和河床的特征。他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没有充分考虑客观物体所涉及的各方面条件,从而无法获得正确的认识。

    【标准答案】

    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受到条件的制约,并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没有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是抽象的。无意义的。河水向东流,石兽也跟着河水东流,这是常识,但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有效。寺庙和尚的错误在于他留下了一定的条件,以抽象的方式对待常识,从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4分)

    新轮廓提高了标准

    真理是具体的,真理的具体性表明真理是全面的、历史的、有条件的。 (2分)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性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实现的。 (1分)寺僧只是从“河水向东流”的情况出发,根据常理推断石兽是顺河而下的。他没有考察石兽的特性,也没有考察河床本身的特性。因此,他的错误就在于没有考虑到常识成立的条件,没有全面考察客观事物所涉及的多方面条件。他没有具体、全面地分析客观事物。 (1分)

    例3. (2007-34)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程方武是我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是“文化人”成为“革命人”的典型例子之一。程方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家丁玲在遇见他之前,曾有过一系列的“合理想象”:“在文学上,他崇尚浪漫主义,这是创造社最早提倡的;他从日本留学回来,一定很时尚、很时尚。”潇洒,因为他见过一些嚣张的诗人,傲慢而能言善道;他在国外学过军械制造,可能是一个严肃而严肃的人;他在黄埔军校当过教官,他一定有他曾经从事过的军事精神;和鲁迅在革命文坛里进行文学论战,写出很气愤的文章,这不是有张飞、李逵那样的气质吗?”后来,丁玲在陕北遇见了程。当我模仿自己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我想象的全错了”。原来,程方武是一个“质朴、诚实、平凡的人”,是一个尊重他人、热情、谦虚、平等对待他人的人。丁玲非常后悔:“我为什么就忽略了他是一个经过长征的革命干部,一个红军战士,一个光明正大的共产党员呢?”据老红军战士杨定华回忆,长征时看到的程方武与他一模一样。士兵的服装:一件破旧的棉质制服,身上挂着一个口粮袋,手里拿着一根手杖。杨定华说,程方武在红军大学担任政治教师。有人提到他的名字,但没有人知道他是一名作家。

    (一)为什么丁玲对程方武的“合理想象”“全部错误”? (4分)

    【解决问题思路】

    第一步:定向和固定。结合题中第二题提示“知识”,题干中关键词“合理想象”的答案方向指向认识论;结合《会前》材料,考点定位于“实践是知识的基础”和“第一次飞跃”两个条件。

    第二步:总结材料并解释测试点。 “会前”表明“合理想象”不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因此缺乏对认识对象有效可靠的信息,同时也缺乏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思考和处理。信息。

    【标准答案】

    丁玲的“合理想象”之所以错误,其原因在于:一是她缺乏了解程方武的直接经验;二是她缺乏了解程方武的直接经验。第二,她的材料不齐全;三是没有掌握反映程方武性格的主要事实。第四,她从来没有根据概念进行推断。因此,她的想象缺乏现实的客观依据,这必然会导致她对程方武的想象与现实脱节。 (4分)

    新轮廓提高了标准

    丁玲对程方武的“合理想象”是在两人相遇之前就形成的。她的理解并不是基于客观实践。 (2分)“合理想象”也错过了关于客观物体的重要信息。 (1分)同时,她只是从常规概念出发,采用概括和主观假设,对现有信息的处理缺乏说服力。 (1分)因此,她的“合理想象”其实是不合理的。

    [1][2]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技巧(物理高中力的合成与分解)    作者:admin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


      第2篇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    作者:admin

       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


      第3篇    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人数(清华大学2018自主招生试题数学)    作者:admin

       6月10日,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考试全面启动,2018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领军计划依然在全国设置多个考点,考生可就近选择。自主招生测试为初试和复试。一、笔试时间初试时间为6月10日上午9:00-12:00,共3个小时。二、笔试模式初试采用笔试形式,理科类:数学、物理、化学;文科类:数学、语文、历史。清华理科笔试都是选择,共75题,数学35道题,


      第4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答案(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卷)    作者:admin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行旅行头行将就木行贿受贿B.给予给水自给自足不给面子C.测量掂量丈量土地量入为出D.应该应届得心应手理应如此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脉搏扶直贫困晶莹寥若辰星B.焕发一幅对联关键性格不合C.提纲情有可原厮打连年歉收D.幅射绿草如茵松弛旁征博引3.依次填


      第5篇    甲烷的氧化反应现象(甲烷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作者:admin

       甲烷的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供大家参考,更多关于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详解请关注高考网。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甲烷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甲烷完全燃烧:CH4+2O2=CO2+2H2O甲烷不完全燃烧:2CH4+3O2=2CO+4H2O甲烷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