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逻辑与写作是什么(逻辑和写作的关系)
- ·下一篇文章:11天突破考研英语词汇(考研英语十天搞定考研词汇)
辩证的唯物论知识梳理(辩证唯物论政治知识点)
一、哲学基本问题和哲学流派的划分
(一)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普遍看法和基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基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与世界观密切相关。一方面,哲学是建立在世界观的基础上的。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的概括和总结。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另一方面,哲学高于世界观,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可以为人们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指导。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以及世界观与方法论统一的理论体系。哲学既是世界观学说,又是方法论学说,是两者的统一。
(二)基本哲学问题的特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指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世界的起源问题(即首要问题)和意识与物质的同一性问题(即物质的可知性问题)。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分为不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都属于一元论。
(三)唯物主义的发展及其形式特征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现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三个主要阶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现代形而上唯物主义都属于旧唯物主义。
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不认识人类实践活动的作用,只凭直觉看待世界,抹杀了意识的能动性;它没有真正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是不全面的、三心二意的。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特点
(1)他首次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辩证地解决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成为唯一积极的唯物论者。
(2)他首次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唯一彻底的唯物主义。
(三)本质特征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四)其创立过程中在内容上实现的两大统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辩证历史观的统一。
3.世界的物质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特点
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能够被人类意识反映的客观存在。
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角度来定义物质。
揭示了物质的起源以及意识对物质的依赖。
总结和把握物质的最高共性,——客观现实,从而与形而上唯物主义划清界限。
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意识在物质中统一
人类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人类意识产生的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和语言作为两大驱动力,共同推动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意识本质上是人脑的功能、属性和物质的反映,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4、动与静、物质运动与时空
(一)动与静的特点及关系
站是指处于相对稳定、平衡状态的运动。
静态的两大含义包括:一是特定位置的物体之间不存在机械位移;第二,事物的本质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动与静是密切相关、相互渗透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夸大运动、否定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的错误。
夸大静止、否定运动,会导致形而上不变的错误。
(2)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延伸和伸展。
时间具有一维性或不可逆性的特点;而空间则具有三维的特征。
时空与物质运动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相互依存、辩证统一。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的可变性。
时空的相对性不仅包括具体事物的时空特性的变异性,还包括人们时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变化和发展。
牛顿的“容器论”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康德的“先天认知形式论”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五、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一)实践的意义和特点
实践是人类主动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构成了人类特殊的生命形式,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实践的两大品质或优势包括直接真实性和普遍性,其中最大的优势是直接真实性。
实践活动作为联系主观性和客观性的桥梁,可以直接作用于对象,因而具有直接的现实性。
实践相对于认知活动的优势在于直接的现实性。
人类实践活动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三种基本形式。其中,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科学文化实践既包括自然科学的探索活动,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探索活动。
(二)实践活动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体现了人性的社会性。
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客观活动,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必要中介。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本质,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形成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实践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物质生产实践构成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社会历史的变革和进步。
六、实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1)实践是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中介。
(二)实践既是物质世界划分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前提,也是统一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现实基础。
(三)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4)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否定和改变自然的自然状态。
(五)马克思指出,人与自然的物质改造应当在最值得、最适合人性的条件下合理调整和进行。
(六)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维护生态平衡、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7、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法和社会法的特点
自然法则是通过盲目的力量运作的,其存在并不依赖于人类的存在。
社会规律必须通过人们自觉、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来体现,不能脱离人。
自然规律的可重复性可以表示为自然现象的可重复性。
社会规律的重复性不能表现为社会历史事件的重复性。
(二)意识活动的特点和表现
意识的主动作用是人类意识通过指导实践主动反映世界、主动改造世界的独特能力和活动。
人的意识是有目的、有计划的。
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它还可以构建一个理想的思维世界。
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可以对物质产生反应。
人的意识可以通过指导实践来改造世界: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意识与物质是同一的,意识可以实现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物质可以转化为精神,精神也可以转化为物质。
相关文章:
第1篇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技巧(物理高中力的合成与分解) 作者:admin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
第2篇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 作者:admin
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
第3篇 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人数(清华大学2018自主招生试题数学) 作者:admin
6月10日,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考试全面启动,2018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领军计划依然在全国设置多个考点,考生可就近选择。自主招生测试为初试和复试。一、笔试时间初试时间为6月10日上午9:00-12:00,共3个小时。二、笔试模式初试采用笔试形式,理科类:数学、物理、化学;文科类:数学、语文、历史。清华理科笔试都是选择,共75题,数学35道题,
第4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答案(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卷) 作者:admin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行旅行头行将就木行贿受贿B.给予给水自给自足不给面子C.测量掂量丈量土地量入为出D.应该应届得心应手理应如此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脉搏扶直贫困晶莹寥若辰星B.焕发一幅对联关键性格不合C.提纲情有可原厮打连年歉收D.幅射绿草如茵松弛旁征博引3.依次填
第5篇 甲烷的氧化反应现象(甲烷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作者:admin
甲烷的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供大家参考,更多关于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详解请关注高考网。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甲烷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甲烷完全燃烧:CH4+2O2=CO2+2H2O甲烷不完全燃烧:2CH4+3O2=2CO+4H2O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