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政策法规

    公务员行测高频词汇(行测词语辨析高频词)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6 18:46:32

    众所周知,在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逻辑填空是我们许多考生的难点。一般情况下,语境所提示的上下文关系是我们考查重点之一,其次,便是我们能根据题干的提示来辨析选项的意思和差别。而这其中,又属近义词考查最为普遍,即词义相近,侧重点、搭配、适用范围等有所不同的词语以及成语。

    一、近义词辨析之动词

    (一)、获得—获取—取得:

    1.获得:强调得到的结果,口语性较强。例如:他在作文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

    2.获取:既强调收获的结果也强调收获的过程,书面语色彩较浓。例如:体育竞技的目的在于获取金杯。

    3.取得:强调经过争取得到了好的结果,口语性最强,使用最普遍。例如,我们取得了申奥的胜利。

    (二)、安置—安排:

    1.安置: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

    2.安排: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三)、暴发—爆发:

    共同点: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

    1.暴发:强调突然性。(1)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2)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

    2.爆发:强调爆炸性。使用范围比“暴发”宽。(1)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2)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

    (四)辨别—辨认—辨析:

    1.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

    2.辨认: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

    3.辨析:指辨别分析。

    (五)、表示—显示—显露:

    1.表示:(1)事物本身或凭借其他事物显露出某种意义(2)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

    2.显示:明显地表现。

    3.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

    (六)不齿—不耻:

    1.不齿:指不愿提到。

    2.不耻:指不以之为耻。

    (七)、变换—变幻:

    1.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和内容转换成另一种。

    2.变幻:指不规则的改变(多指抽象、概括性事物)。

    (八)抱怨—报怨:

    1.抱怨:指自己不满情绪很大。

    2报怨:指向别人报仇。

    (九)、摈弃—摒弃:

    共同处: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

    1.摈弃:表示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

    2.摒弃:表示舍弃、除去,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较少用于人或具体事物。

    (十)、斥责—叱责:

    共同处:都含“用严厉的语言指责别人的错误或罪行”的意思。

    1.斥责:偏重于严辞指责。

    2.叱责:偏重于大声喝叱,强调声音大。

    二、近义词辨析之名词:

    (一)、常(成)规—陈规:

    1.常规:指久已通行的规则(不带贬义)。

    2.陈规:指不实用的旧规章。

    (二)才能—才华:

    1.才能:侧重于做事的能力。

    2.才华:侧重于在文学艺术方面显露出来的智慧和特长。

    (三)、风气—风俗—风尚:

    1.风气:指社会上或某个集体流行的爱好和习惯。

    2.风俗: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范围较大。

    3.风尚: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四)工夫—功夫:

    1.工夫:一般用来指时间、时候。

    2.功夫:指本领、造诣,主要指耗费的精力。

    (五)功效—工效:

    1.功效:指作用、效果或功能。

    2.工效:指工作的效率。

    (六)国事—国是:

    前者指国家大事,后者指国家大计,国家的大政方针。用后者的地方一般也可用前者,但反之却不一定,比如较具体的事务,就不能用“国是”。

    三、近义词辨析之形容词

    (一)、黯然—暗然—岸然:

    1.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2.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

    3.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二)安详—慈祥—祥和:

    1.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

    2.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3.祥和:指气氛而言,和谐。

    (三)安静—宁静:

    共同处: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1.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

    2.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

    (四)、不肖—不孝:

    1.不肖:指品行不好(多指子弟)。

    2.不孝:指对父母不敬。

    (五)、沉重、繁重:

    共同处:都有分量重的意思。

    1.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

    2.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六)、典雅—高雅:

    1.典雅:指优美而不粗俗。

    2.高雅:指高尚而不粗俗。

    (六)聒噪—鼓噪:

    1.聒噪:是方言,指声音杂乱,吵闹。

    2.鼓噪:古代指出战时擂鼓呐喊,以张声势,今泛指喧嚷。

    以上内容已经把近义词词义从不同词性上进行了归类和辨析,但是在真正的考试中这只是一部分内容,还需要平时生活中考生们下意识自己去整理,形成自己的记忆技巧,牢牢把握近义词的差别。这样,就能让我们在做逻辑填空的时候加强对于词义的辨识度,真正选出符合文段语境的词语,以此来综合提高逻辑填空的正确率。

      相关文章:


      第1篇    教师招聘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的区别    作者:李昊腾

       一般来说,财政拨款指的是财政全额拨款,公务员身份人员都享受财政全额拨款,有一些教师也享受这个待遇,他们是国家或者省市在编人员,人员开支由国家或者省级财政核算资金据实拨付到本级财政发放工资;而财政补贴人员指的是一部分事业人员,他们的工资国家或者省级财政部分或者不承担,全部或者部分工资由本级财政负担或者所在单位负担,在编制上也属于地方编制(国家、省级招考事业人员除外),通常上,这两种分别叫做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


      第2篇    2014滨州市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    作者:李文桌

       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滨州市2014年考试录用公务员简章》、《滨州市2014年考试录用人民警察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4)现役军人;(5)在读非应届毕业生;


      第3篇    2014年泰安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    作者:李昊云

       2014年泰安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和《2014年泰安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及公安机关招考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包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下同)。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


      第4篇    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    作者:李巧瑜

       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和《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简章》(以下简称《简章》),及公安机关招考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4)现役军人;(5)在读非应


      第5篇    2014年济南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应聘须知    作者:李昊瀚

       2014年济南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应聘须知1.哪些人员可以应聘?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相关规定,凡是符合《2014年济南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简章》规定的条件及招聘岗位资格条件者,均可应聘。2.哪些人员不能应聘?(1)在读全日制普通高校非应届毕业生不能应聘,也不能用已取得的学历学位作为条件应聘;(2)现役军人;(3)在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被认定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且不得报考的人员;(4)曾受过刑事处罚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5)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的其他情形的人员。应聘人员不得报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