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数论解不定方程(不定方程解的个数问题)
- ·下一篇文章:
同化和顺应的定义(同化和顺应的简单例子的关系)
皮亚杰,瑞士认知心理学家,首创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皮亚杰是研究儿童心理的专家,教综考试有多处会涉及到他的知识点,其中有一个很重要且常考的点——同化和顺应。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区分“同化和顺应”,帮你快速掌握。
【同化和顺应】
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个体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
图式: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而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
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老师的通俗解释:
图式——学生的认知结构
同化——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把新知识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不改变原理的认识
顺应——在认识新知识的时候,发现之前的认知已跟不上,于是改变已有认知结构,使之适应新的知识。
举例子:
【同化】
例如:
某小朋友,父母教他“天上飞的,白色的、有翅膀的,叫鸟”。某天,天空飞来一架飞机,小朋友见了,大声喊“大白鸟、大白鸟”!——这就是同化现象
【顺应】
例如:
2、3岁的小朋友会有“泛灵论”的现象,认为“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所以看到玩偶掉地上会说“玩偶别哭,抱抱你”。等他长大一些,发现玩偶不会讲话、不会笑,是没有生命的。小朋友改变了之前的认识,重新认识到“原来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有的东西是没有生命的”。——这就是顺应现象
我们的一生,就是在同化、顺应中,寻求平衡,从一个平衡向另一个平衡前进。
不能做到“同化”的人,可能智力会停在原地,这个挺可怕的。
不能做到“顺应”的人,可能无法适应这个社会和生活,也很可怕。
所以,还是印证了皮亚杰的那句话: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练一练】
以下全部为单选题,请选出正确的那一个。
1.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
A.尝试与顿悟
B.同化与顺应
C.平衡与守恒
D.刺激与反应
2.小明原来认为空气没有质量,经过老师实验演示,他认识到自己错了,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小明的认识变化过程属于( )。
A.组织
B.同化
C.顺应
D.平衡化
3.下面对皮亚杰理论体系理解有误的是( )。
A.图式是一种认知结构
B.同化中图式发生根本变化
C.顺应使认知结构发生变化
D.平衡是顺应和同化的相互平衡
4.“改变内部知识结构以适应现实”是指( )过程。
A.适应
B.同化
C.异化
D.顺应
【练一练·答案】
1.B
2.C
3.B
4.D
相关文章:
第1篇 同化和顺应的定义(同化和顺应的简单例子的关系) 作者:admin
皮亚杰,瑞士认知心理学家,首创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是研究儿童心理的专家,教综考试有多处会涉及到他的知识点,其中有一个很重要且常考的点——同化和顺应。今天,我们
第2篇 数论解不定方程(不定方程解的个数问题) 作者:admin
在行测中数量关系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数量关系中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其中若遇到不定方程,则其求解技巧是需要关注的一类。题型介绍1.不定方程定义:未知数的个数多于独立方程的个数(例:2x+3y=21,未知数个数2多于方程的个数1)2.解不定方程:常见的有两个范围(正整数范围内即不定方程;任意范围内即解不定方程组);无
第3篇 国考 政治常识(2020国考政治常识100条) 作者:admin
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最新消息获悉,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已经公布,据悉本次招录共有13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加,计划招录1.9万余人。考生报名主要采取网络报名的方式,报名时间为2013年10月16日至24日。公共科目笔试定于2013年11月24日在全国各省会
第4篇 几何图形中的最短路径题型(初中几何最短路径问题) 作者:admin
几何问题是近几年国、联考中必考的热门题型,考查频率越来越高。其中的最短路径问题考查较多,方法性很强,通过学习可以有良好掌握,学习的性价比很高。下面为大家具体讲解如何解决几何中的最短路径问题。最短路径问题考查形式通常为求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核心解题方法为平面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考
第5篇 2017陕西公务员行测答案(2017年陕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作者:admin
2017年陕西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面对2017年陕西公务员考试,很多同学将更多地时间和精力投入言语、判断、资料分析中,觉得这些是主要拿分模块,对常识这一模块觉得可有可无,熟不知,九层之台,始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分就是靠每个模块的模块的分数累积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