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公务员考试 逻辑填空部分应该怎样备考(公务员行测逻辑填空一般出自哪里)
- ·下一篇文章:
唯有相信,才有可能(唯有相信才有可能读后感)
一年一度的国考之约,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和希望,尽管迟到,但不会缺席。2023年注定又是一个不平凡之年。新年伊始,我们的国家与广大的考生一样,从疫情中走出,从容迈入了新的“发展”考场。从今年国考申论主题来看,“重拾信心,重新出发”成为当前的主旋律。接下来中公教育对于2023国考副省、市地级、行政执法三类试卷的考情加以分析,与考生共享国考的知识盛筵。
一、主题:新生源自流动,信心重于黄金
回望2022乃至过去三年,有累累硕果,有五味杂陈,有百感交集,有刻骨铭心。无论之于个人,亦或国家,这一年都极不寻常、殊为不易。2023年,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主题也可以说是“冬雪拂尘,新绿送春”。副省级试卷作文主题“流动与新生”,市地级和执法类试卷作文主题“坚定信心获取长期价值”,无不洋溢着我们对于后疫情时代发展的热情和干劲。以党的二十大为新起点,一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美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铺展。崭新的起点召唤使命与担当,伟大的目标凝聚信心和力量。新起点、新气象,新征程、新作为,面向未来,新生源自流动,信心重于黄金,让我们并肩出发、携手前行,汇聚成时代奔涌前行的大江大河,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二、非作文考点:在充满机遇的时代大有作为
副省级聚焦“流动与新生”话题,非作文考点分别围绕“桥梁建设、窑洞修复、河流流域文化建设、产业发展”等话题予以支撑主题。深思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发展的活力正是源于“桥梁道路的联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文化与生态的融合、商业转型的勃勃生机”。冬去春来,万物复苏;辞旧迎新,筑梦前行。时代在流动,我们与时俱进的政策、坚如磐石的信心、生生不息的创造、永不言败的奋斗的力量筑牢了高质量的发展每一根梁柱。
市地和执法类聚焦“坚定信心,坚守长期价值”,非作文考点围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知识产权服务、光伏开发试点、金融向善”等话题予以支撑主题。每一个话题都准确地切中时代和发展的脉搏。发展不是单调的,不仅仅与经济有关。百姓要幸福,高品质生活成为新的追求,生态不可不关心;创造要动力,营商不可不优化;动能要革新,能源不可不改进;经济要活力,金融不可不向善。……迈进新征程,我们又有了新的发展使命,我们还有太多话题需要关注和关心,这一擘画让我们更加有了清晰的落笔、具象的定格、生动的注脚。
三、题型:应岗择优,全面考察
本次国考命题,侧重宏观把握和深刻解读的同时也侧重实际工作能力的测查。副省5题中是概括+贯彻(建议类和汇报类)+作文的题目组合,凸显了作为副省级别工作人员,要更加侧重对国家理论政策、最新领导思想以及最新时政热点话题的归纳概括和贯彻执行能力,凸显副省工作人员既要宏观把握大势,又要具备解决具体问题能力以及准确汇报归纳信息的能力。
市地级5题中考查概括、对策、贯彻(评论类+概括类)、写作各1题,能力测查更加全面,也是对市地级工作人员作为中间环节,既要能够提炼概括材料内容,也要能够解决具体问题,更要能够深刻领悟组织意图,贯彻执行上级命令,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执法类5题中,3题为贯彻执行(2道汇报类+1道概括类)和写作,突出强调各级政府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贯彻落实,要求政府工作人员要做好各项政策的实践者、工作者、落实者和推动者,突出强调政府工作人员要具备扎实的贯彻执行能力,折射的是政府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
以上的题型设置凸显了不同岗位需要具备不同能力的工作人员这一科学选人用人标准,三类试卷在题干的不同设置,虽有个别重复,但是也精准凸显了人岗匹配的基本原则。
总要先有奋不顾身的相信,才会有坚韧恒久的勇气。一路走来,一切都在打破,一切又在重建,一蔬一饭,寒来暑往,我们的生活被重构。2022年的深冬,我们在回望中走向未来。我们别无他择,唯有相信,才有新生。勇气,是生命在艰难时间奋不顾身的相信。相信,是时间赋予生命坚韧恒久的勇气。2023年的国考申论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和激励,它是新征程的号角。纵有疾风骤雨,我自慨然前行,时代面前,我们不是旁观者,我们都很了不起。我们始终相信,凡人微光终将照亮前程!
相关文章:
第1篇 唯有相信,才有可能(唯有相信才有可能读后感) 作者:admin
一年一度的国考之约,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和希望,尽管迟到,但不会缺席。2023年注定又是一个不平凡之年。新年伊始,我们的国家与广大的考生一样,从疫情中走出,从容迈入了新的“发展”考场。从今年国考申论主题来看,“重拾信心,重新出发”成为当前的主旋律。接下来中公教育对于2023国考副省、市地级、行政执法三
第2篇 公务员考试 逻辑填空部分应该怎样备考(公务员行测逻辑填空一般出自哪里) 作者:admin
逻辑填空,在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绝对是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最难的模块。要求考生能够准确得体的遣词用字用句。所以,备考过程中,关于什么是语境、怎么提升正确的语感、阅读该怎么读,这些基础性储备知识就必不可少。公考资讯网在此进行指点。第一、弄清楚什么是语境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
第3篇 加快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措施) 作者:admin
材料一: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标准表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
第4篇 2016年5月时事政治(2016年5月国家大事) 作者:admin
时事评论背景:城市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协调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重要共识。在这一过程中,新城新区更应走在实践的前列。泾河新城,作为陕西省西咸新区的五大组团之一,从实际出发,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正积极践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理念。时事评论观点:“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以往一些地方的城镇化,少了历史和文化对城市性格的塑造,“千城一面
第5篇 2018年5月时事政治热点(2018年5月4日发生了什么事) 作者:admin
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5月3日在党中央总部会见了正在朝鲜访问的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金正恩请王毅转达他对习近平主席的亲切问候。金正恩表示,朝中友谊是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弥足珍贵。巩固和发展朝中友好合作是朝方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不久前我对中国进行了历史性访问,同习近平主席广泛深入交流,达成重要共识,取得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