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公务员面试综合分析社会现象(公务员面试题社会现象题)
- ·下一篇文章:
关于公民人身自由权法律规定(公民基本权利中人身自由权包括哪些)
【导读】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宪法中公民的基本权利一章节在考试中占有较大的部分,尤其是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中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权是一种广义的人身自由,包括涉及到人身的各方各面,也是考试中的常考点,所以在学习公民基本权利中人身权时要学的细一点,了解透彻一点。
一、明确内容
首先要知道人身自由权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和通信自由通信秘密。只有这四项,考试经常会出现在单选或多选里面。
【例题再现】下列属于人身自由权的有哪些
A、人身自由 B、宗教信仰自由
C、住宅不受侵犯 D、通信自由通信秘密
【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广义的人身自由权的内容,对于人身自由权有且仅有四种,其他的都不属于,此类题目主要靠背诵即可得分。
二、分类
1、人身自由
对于人身自由,我国任何公民的人身自由都不受侵犯,尤其注意只有经过检察院批准或决定,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其他人都没有这个权利。一定要注意主体,执行主体只有公安机关。考题经常会出现保安,居委会等都无权限制人身自由。
【例题再现】王某在帮邻居家拆旧房时,从两米高的墙上掉下,身受重伤。经医院及时抢救,才保住性命,王某脱离危险后,因为拖欠医院的医疗费,医院扣留了王某的家属,放王某出院去筹措医疗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医院的做法正确,是维护自己正当权益的必要之举
B、医院的做法错误,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
C、医院的做法错误,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
D、医院的做法错误,侵犯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答案】B。解析:医院扣留王某家属的行为属于限制人身自由,法律规定,只有公安机关才可以执行,医院没有权利,所以做法明显错误,医院可以运用合法手段维护自己权利,但是不可以限制人身自由。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常见的人格尊严遭受侵犯的行为主要就是侮辱、诽谤、诬告陷害。这三种情形要区分清楚,侮辱更多的是骂人,诽谤强调的是造谣对人造成伤害,诬告陷害强调的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一定是无中生有,主观目的就是害人,和错告区分清楚。
3、住宅不受侵犯
这点考的相对较少,住宅主要针对的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地方都叫住宅。未经他人同意擅自闯入他人住宅就是对此权利的侵犯。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对于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国家有所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侦查刑事犯罪需要,由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进行检查外,任何机关不得侵犯他人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要注意只有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没有法院。
中公点评:人身自由权这部分内容相对性价比较高,考试出现的频率较高,只要理解并且记忆还是比较好得分的,所以结合做题,抓住考点,这块内容并不难。
相关文章:
第1篇 关于公民人身自由权法律规定(公民基本权利中人身自由权包括哪些) 作者:admin
【导读】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宪法中公民的基本权利一章节在考试中占有较大的部分,尤其是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中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权是一种广义的人身自由,包括涉及到人身的各方各面,也是考试中的常考点,所以在学习公民基本权利中人身权时要学的细一点,了解透彻一点。一、明确内容首先要知道人身自由权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
第2篇 公务员面试综合分析社会现象(公务员面试题社会现象题) 作者:admin
2014年公务员面试题型之综合分析类答题技巧2014年公务员面试题型之组织管理类答题技巧2014年公务员面试题型之应急应变类答题技巧2014年公务员面试题型之人际关系类答题技巧2014年公务员面试题型之自我认知类答题技巧对于公务员面试题型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很有必要,下面为广大考生讲解的是关于公务员面试题型中综合分析类
第3篇 医生是弱势群体立论稿(医生是弱势群体吗) 作者:admin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进入拟录用的尾声,全国大部分省份的公务员公务员招考也已经笔试结束。目前,对于众多有意于在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拼搏一把的考生们现在已经开始有条不紊地复习备考了。虽然备考时间充裕,但是如何规划大量的时间,使整个申论复习备考富
第4篇 写作常用名言名句(写作常用名句) 作者:admin
语言是打造文章亮点最简单的方法,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公职考试中脱颖而出,文章就必须要有文采、脱离模式和自说自话地说理。增加文采有多重方法,可以引用名言,可以使用修辞等方法。其中引用名言又分为三种:一种是中国古代经典文献
第5篇 如何认识三观(三观的正确认识) 作者:admin
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追求可以看出个人的品行,从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态度可以看出干部的作风。同样,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视角也可以看出申论文章写作的水平。接下来,和中公教育专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它能体现了一篇文章的写作角度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