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案(2016国家公务员行测答案)
- ·下一篇文章:
申论找立意(申论作文怎么找立意和分论点)
“千古文章,立意为上”。如何写好一篇文章,首先立意必须准确。立意确定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题干点睛法和材料致胜法。文章的立意是申论考试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在实际考试写作过程中,大部分文笔不错的同学也很难精准的把握文章的立意,导致写出来的文章不切题甚至偏题,从而丢失了一部分不该丢失的分数。下面中公教育简单谈一谈如何采用题干点睛法来确定申发论述题型中文章的立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立意定义
作为名词,立意是指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主题或是总分论点;作为动词,立意是指确立文章中心思想和总分论点的过程。
二、题干点睛法
1、这里的点睛,是根据题干信息确定题干中的关键词及其个数,并初步确定主题词(即关键词中的关键词);
2、分析几个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并列、递进等,并初步确定写作角度;
3、根据关键词初步确定该篇文章的总分论点。
三、试题演练
(1)题干:
“给定资料 3”引用了《论语》中的话:“不学礼,无以立。”请以这句话为中心议题、联系社会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 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 1000~1200 字。
方法:
1、关键词:“礼”“立” 主题词:“礼”
2、关键词之间逻辑关系:“礼”与“立”之间是因果递进关系,通过“立”点明“礼”的作用、意义和重要性,因此这篇文章可从意义角度来展开书写。
3、主题词+角度=“礼”+意义=“礼”的重要性,从而初步确定文章分论点:学礼涵养公共意识,学礼促进社会和谐,学礼助力民族振兴。
(2)题干:
“给定资料4”中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请你从对这句话引发的思考说开去,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见解明确、深刻;
(2)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3)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4)总字数800~1000字。
方法:
1、关键词:“好政策”“ 意愿的满足”“ 理性”“德性” 主题词:“好政策”
2、关键词之间逻辑关系:“不仅仅...更是...乃至”存在递进关系,通过题干中的“满足”和“滋养”点明好政策的作用、意义和重要性,因此这篇文章可从意义角度来展开书写。
3、主题词+角度=“好政策”+意义=好政策的重要性;初步确定文章分论点:好政策能满足公民的意愿,好政策是公民理性的滋养,好政策是公民德性的滋养。
综上所述,考生在使用题干点睛法时,要仔细审题,通过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行文逻辑。立意这一步至关重要,是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找立意(申论作文怎么找立意和分论点) 作者:admin
“千古文章,立意为上”。如何写好一篇文章,首先立意必须准确。立意确定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题干点睛法和材料致胜法。文章的立意是申论考试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在实际考试写作过程中,大部分文笔不错的同学也很难精准的把握文章的立意,导致写出来的文章不切题甚至偏题,从而丢失了一部分不该丢失的分数。下面中公教育简单谈一谈如何采用题干点睛法来确定申发论述题型中文章的
第2篇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案(2016国家公务员行测答案) 作者:admin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预计10月启动,准备参加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小伙伴们,从现在开始就要着手复习,制定一个详细高效的复习计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学习查漏补缺,在国考笔试中脱颖而出。下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提供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复习计划,希望对广大考生起到指导性帮助。一、初级入门首先大家需要了解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考查的题量、内容、难度等,可以通过一两套国考模拟试卷自我
第3篇 深圳市公务员考试招聘公告(深圳市公务员招考简章) 作者:admin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及深圳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分类管理的有关规定,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决定公开招考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下同)367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招考对象本次招考面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和具有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特别说明如下:(一)应届毕业生指2011年毕业(须于2011年9月30日前
第4篇 科学发展观主要指导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 作者:admin
【范文主题】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发展【背景材料】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工业化有效推进的30年,期间占GDP比重高达50%的工业始终是推动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最大动力。工业化的有效扩张,一方面驱动GDP总量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导致以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石油石化、化工、电力、建材、造纸、水泥、建筑为代表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过度扩张。如果高能耗长期持续,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不可
第5篇 经济里需求的定义(经济 需求) 作者:admin
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经济是考试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需求与供给的基本原理更是考试出题的高频考点区,因此这一部分掌握的好坏是微观经济这一部分是否能够得分的关键。因此我们在这里为大家深入剖析需求与供给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