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类比推理中种属关系和组成关系(类比种属和组成区别)
- ·下一篇文章:
申论过渡句怎么写(万能申论过渡句摘抄大全)
写作文的三大难题,第一是确定立意,立意的深远和深刻程度,加之文采的书写可以奠定文章的大致基调,这成为考生纠结的重要点之一;第二是文章的开头,一个好的开头可以吸引考官注意力,但是万事开头难,考生在开头想要引用好的话语,或者稍加文采书写亮眼句子,在短期内比较难掌握的;第三就是面对分论点的书写,可以灵活的采用多样的论证方式,进行书写。
在这里,将此分论点的书写予以拆解,将其中过渡句的书写加以进行方法呈现,常规分论点书写的思路框架,按照五段三分即分论点+过渡句+例子/道理+分析+分论点回扣。故以2020事业单位的一个分论点书写为示例——民生服务要创新方式方法。
一、改写材料背景过渡,即找到材料中和分论点相关句子的大背景,采用改写形式,将其变为过渡句。
优点:贴合分论点书写内容,且不用过渡使用自己的文采积累。缺点:需要考察考生的改写能力。
原句1: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发展变化,为民俗节庆赋予了新内涵,注入了新活力。
破解:改写,可以改写原句中比较突出的关键词,在这里,体现为“文化传播方式这一内容”。那么,文化传播方式有什么呢,这里就可以想到过去的旧有方式有线下的活动,普通的搭载电视媒介的传播内容,也可以想到现在的借助现代科技,采用互联网,或者搭载新业态的5G直播新形式,总归而言是可以贴合分论点的详解内容进行一定展开。
示范(1)政府紧跟时代潮流,转变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为民生建设注入新活力,赋予新内涵/搭建“互联网+文化”传播平台/利用服务器,市民全天候一键感受民生服务的便捷。
示范(2)由过去的线下演出活动服务,搭载传统媒体给群众传递文化内涵,到现在的搭载互联网发展的东风,采用数字服务实现线上观看,传播模式改变,但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目的不变。
示范(3)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新鲜血液和新鲜内容填充,打通销售链,扩充参与人群,需改变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建立现代的文化自信。
原句2:这次疫情促使文旅行业在求新求变中求生存求发展。
示范(1)疫情席卷华夏,各地各市进入停摆状态,文化传承不可停滞不前,急需创新革新。
示范(2)疫情是时代发展的变数,但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部门却要把稳舵,稳住各行各业的发展态势,亟需在疫情下出台新规,助力展业发展
二、采用自身积累:使用名人名言过渡
优点:不用考虑,可以直接使用。缺点:需要自身积累,复习时间短需要记忆。
示范(1)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示范(2)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示范(3)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书写过渡句的方法有很多,在这列出两种方式以供参考。希望各位考生多加练习,熟练掌握。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过渡句怎么写(万能申论过渡句摘抄大全) 作者:admin
写作文的三大难题,第一是确定立意,立意的深远和深刻程度,加之文采的书写可以奠定文章的大致基调,这成为考生纠结的重要点之一;第二是文章的开头,一个好的开头可以吸引考官注意力,但是万事开头难,考生在开头想要引用好的话语,或者稍加文采书写亮眼句子,在短期内比较难掌握的;第三就是面对分论点的
第2篇 类比推理中种属关系和组成关系(类比种属和组成区别) 作者:admin
作答行测类比推理题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在行测考试中,它以简短的题干和选项,在一系列题型中脱颖而出,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但也因此受到了不少同学的忽视,觉得简单不需要认真复习。需要注意的是,类比推理的多种关系中,存在着不太好区分的地方,需要大家认真对比分析。部分同学就经常将种属关系和组成关系两个关
第3篇 乡村振兴的车轮总是在改革创新中前进(乡村振兴车夫) 作者:admin
9月23日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时评阅读推荐:人民网发表题为“让乡村振兴的‘车头’更有力”的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能力培养和申论热点把握有一定的帮助。让乡村振兴的“车头”更有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对于奔跑在振兴之路上的广袤乡村而言,这个车头就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笔者留意到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54.3万名村党组织书记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20.7
第4篇 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申论范文(行政执法类申论怎么写) 作者:admin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关于申论考试的内容与往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动。最为显著的就是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分设为两类试卷——一类试卷是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一类试卷是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考试大纲进一步指出,市(地)
第5篇 行测逻辑填空词语积累(省考逻辑填空常考词) 作者:admin
2019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逻辑填空如何积累词汇。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逻辑填空都会考20道题。这种题型重在考查同学们分析语境的能力,也就是说所填的词语,不仅在意思上要合适,更要和上下文在搭配、色彩、轻重、语体等各方面保持一致。当然,词汇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试题中会涉及大量的成语,还有很多近义词,对这些词语的意思如果没有积累的话,光靠方法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