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福建省考逻辑填空多少题(行测逻辑填空解题技巧)
- ·下一篇文章:
生态环境终身追责(生态环境终身责任制)
恩格斯曾说,“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自然界的索取也越来越多,环境污染、森林被砍伐等让生态系统“苦不堪言”,也让我们“负债累累”。生态文明建设也日益成为21世纪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可以说,环境问题解决得好坏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国际形象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福祉,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习近平曾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来诠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
“法律是红线、法治是底线。任何人、任何组织不能触碰、不得突破。”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完善环境法制,堵住环境保护空白领域,筑牢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防护墙。对官员任期内的生态严重污染进行问责,尤其是终身追责,更是打出了一记重拳,给官员的施政方针提前打“预防针”,警告官员切莫因小失大,即使退休了离任了,也要将自己的“欠债”还清,给造成破坏的生态环境一个交代。可以说,《意见》的实施,从顶层设计上剑指跑偏的政绩观“病根”,立起了规矩,拉起了红线,对决策者尤其是“一把手”形成震慑。
污染触目惊心,追问言犹在耳。不得不说,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获得更快更多的直接政绩利益,冒天下之大不韪污染环境。大的有“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被告犯污染环境罪,被处罚金500万元。小的有,“湖南炎陵两企业排污致周边收费员戴防毒面具上班”事件,当地已依法对两企业停产整治,对相关责任人员严肃问责。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地方“一把手”真正因污染被问责,被摘掉“乌纱帽”。
要高举“生态终身问责”的利剑,让制度真正发威。对打着“上级批准”、“集体决策”的幌子,弄虚作假,逃避追责的现象,要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防止乱作为的孬官、不作为的懒官“金蝉脱壳”。事实上,在维护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上,既要靠严厉的惩罚措施和“终身问责”的尚方宝剑,更应尽快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预防机制体系,不要等到绿水青山被污染殆尽,无法恢复的时候才幡然悔悟,后悔莫及。
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要真正认识到生态问题无边界,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生态建设要成为自觉行动。” 无论是政府、企业或个人,都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建设者。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政府既要着眼于宏观的保护,又要从微观入手,发动群众、教育群众,使环境保护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将生态文明、环保理念植根每个人心中,持之以恒,全民动员保护环境,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相关文章:
第1篇 生态环境终身追责(生态环境终身责任制) 作者:admin
恩格斯曾说,“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自然界的索取也越来越多,环境污染、森林被砍伐等让生态系统“苦不堪言”,也让我们“负债累累”。生态文明建设也日益成为21世纪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第2篇 福建省考逻辑填空多少题(行测逻辑填空解题技巧) 作者:admin
【例】"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包括不少作家、学者、翻译家常常如是说,语气中带着七分________三分________。然而,话说回来,如果没有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如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呢?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自豪遗憾B.无奈悲伤C
第3篇 讲好中国故事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申论作文) 作者:admin
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并由此而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讲好中国故事是提高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我国已迈入新时代,如何让外国民众了解当代中国?如何让国人增强自信?这不仅仅需要外国民众、媒体主动
第4篇 申论作文如何立意(申论作文怎么找立意和分论点) 作者:admin
公考界有一句至理名言“得申论者得天下”,而申论想要得高分,作为半壁江山的作文自然当仁不让。一篇好的作文,首先还是中心思想把握的精准。在申论考试中,如何让考官清晰把握到文章的中心思想?立意。立意其实就是对整篇文章内容最凝练、最精准的概括和表达,对于文章整体得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中公教育将详细说明应该如何精准把握申论文章立意。一、立意是什么立意即文章的中
第5篇 褒贬词语运用(词语褒贬使用意义的评价标准) 作者:admin
行测逻辑填空题一直是广大公考考生心中的伤痛,考试题量大,考试词语多,试题难度大,正确率屡创新低,因此,逻辑填空一直成为了广大考生最为迫切想要提高的一个部分,但是绝大部分同学不得其法,今天公考资讯网就来说一下利用词语的褒贬色彩将逻辑填空题目快速搞定。【例1】作家只有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