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逻辑中反对关系(基于反对关系有哪些有效的推理形式)
- ·下一篇文章:
车票无纸化还能取票吗(车票实行无纸化)
【导读】
本篇内容中公事业单位提供面试热点知识《车票无纸化该与不该?》。
【背景材料】
铁路部门在2018年11月22日海南环岛高铁试行电子客票的基础上,陆续在上海至南京、成都至重庆、广州至珠海(湛江西)、昆明至大理至丽江4条高铁城际铁路开展电子客票应用试点。
无形的车票背后彰显的是有心的服务态度。此次电子客票试点范围扩大,铁路部门在推进便民服务方面又迈进了一步。车票“无纸化”为更多旅客快速出行带来了便利。无需排队取票、没有丢票落票顾虑、刷证高效进站……从海南环岛高铁半年多时间里发售2087万张电子客票,足见电子客票强大的“圈粉”能力。
但是网上对此的质疑声依旧不断,试图让现代科技融入百姓生活的理念和从“一张纸”做起的环保意识,初衷是好的。然而,不少旅客“不买账”,还是因为体验不友好,细节没到位。
【背景链接】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王俊禄
【题目】
近日,随着铁路部门“无纸化”车票的试运行推广,网络上对此的争议越来越大,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高效且环保的方式;但也有很多人认为细节没做到位,例如车票报销、找座位都很麻烦等。对此,你怎么看?
【要点答案】
1.表明观点: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无纸化车票的推广势在必行,所以需要在试行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完善细节,为旅客带来更好的乘车体验,让车票无形,让服务有形。
2.分析题干观点一:
(1)给予旅客乘车便利。车票“无纸化”可以让旅客凭借身份证刷证安检、刷证乘车,大大节约了旅客排队取票的时间,保证高效进站,节约了出行的时间成本。
(2)给予乘客安心与保障。旅客无需再担心自己的票据丢失,导致自己无法乘车,或者担忧查票时因票据丢失被质疑的问题。
(3)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再主动提供纸质车票不仅仅节约了纸质资源,也避免一些乘客在乘车结束以后,将票据随意丢弃,破坏环境卫生,甚至是个人信息的泄露问题的发生。
3.分析观点二:
(1)报销仍需打印纸质报销凭证。报销未实现电子化,报销凭证电子化其意义不大,报销仍需打印纸质报销凭证。
(2)增加操作难度。改革后,车票打印将变得更加复杂,部分人员并不会操作自助打印纸质报销凭证。
4.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对“无纸化”车票的宣传,让群众感受到“无纸化”车票的便利以及意义。并且增加系统操作人员,避免群众产生质疑或者不会操作。
(2)加快推进报销电子化。为了方便报销,需要将报销机制也逐步实现移动化、电子化,为“无纸化”车票的推行提供便利。
(3)畅通民意反馈渠道,尊重民声。不断发现问题,不断优化细化改革,用店小二精神来服务群众,车票虽无形,但服务有形。
相关文章:
第1篇 车票无纸化还能取票吗(车票实行无纸化) 作者:admin
【导读】本篇内容中公事业单位提供面试热点知识《车票无纸化该与不该?》。【背景材料】铁路部门在2018年11月22日海南环岛高铁试行电子客票的基础上,陆续在上海至南京、成都至重庆、广州至珠海(湛江西)、昆明至大理至丽江4条高铁城际铁路开展电子客票应用试点。无形的车票背后彰显的是有心的服务态度。此
第2篇 逻辑中反对关系(基于反对关系有哪些有效的推理形式) 作者:admin
在行测考试言语理解当中,有这么一类题目,叫做逻辑填空。所谓逻辑填空就是在一个文段当中抽掉几个词作为正确答案,同时设置几个干扰性选项,要求大家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文段当中。这类题目在考试中题量较大,但是广大考生往往凭感觉去解题,导致正确率不高。其实,所谓逻辑填空,就是空和上下文之间是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而反对关系是其中一类。在这里,公考资讯网为给大家讲述如何判断出反对关系,从而筛选正确答案。
第3篇 居住证意义何在(居住证作用有哪些作用) 作者:admin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事业单位申论热点文章《居住证的意义》,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给定材料:1.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对新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了全面部署,新
第4篇 综合分析能力面试真题(综合分析类面试题套路) 作者:admin
安徽公务员面试重在考察应试者的综合素质,是否具备一名合格的国家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根据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面试的常考题型一般有自我认知、综合分析、沟通协调、应急应变、组织管理等几大类。根据近几年安徽公务员面试真题分析来看,综合分析和组织管理两种题型所占的比例达到70%。综合分析和组织管理属于省面常考题型,其中很多也是给我
第5篇 银发族触网存在的问题(“银发族”也要防止网络沉迷) 作者:admin
面试备考需要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今天国家事业单位考试网给大家带来的是面试热点话题:关注银发族触网后“成长的烦恼”。热点背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值得一提的是,网民增长的主体由青年群体向未成年和老年群体转化的趋势明显。银发族触网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