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申论阅读材料的有效方法和技巧(国家公务员申论阅读材料的有效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摘要:申论考试是公务员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务员考试有着重要的影响,必须加强对申论的重视,特别是对阅读理解材料的把握。本文从申论中阅读理解材料的重要性着手,探讨了申论中阅读理解材料的有效方法和技巧,进而提高对阅读材料的领会和知识点的提取,提高申论阅读的技巧。
关键字:申论;阅读理解材料;方法和技巧;意图
申论的考试是对公务员日常工作能力测试的模拟,主要是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概括和提炼,进而对知识点进行加工,目的是对应试者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综合考查阅读理解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文字表达的能力。因此需要加强对申论考试的重视,提高应试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进而提高国家公务人员的工作水平。
一、对申论阅读理解材料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公务员考试中,申论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对应试人员进行综合能力检测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而阅读材料作为申论的主要载体,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阅读理解材料是申论中的最基础环节,一般是对社会的热点、难点和焦点的考查,并且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方面,做到了全面的铺开。
(一)申论中阅读理解材料重要性
对应试人员的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对阅读材料的提取和加工。在申论的考试中,提供给应试者一定的材料,一般是多个材料,然后设计问题,对应试者的能力进行综合的考查,一方面考查了应试者的分析和处理材料的能力,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并对其加工和提炼,获取内在是知识点,并对其进行组织,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另一方面阅读材料是对社会实际问题的讨论,能够做到针砭时弊,很大程度的考查了应试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态度问题,是对应试人员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考查的有效手段,便于选拔优秀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掌握有效方法和技巧对提高阅读效果的相关性
鉴于阅读材料理解在申论考试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实现对阅读材料的透彻理解和正确分析。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能够提高阅读效果。
在阅读材料中,多个材料是围绕一个中心点展开的,虽然材料的形式不同,表达方式不同,但是侧重点都是相同的,因此需要对材料深度挖掘,发现其本质的东西,进行提炼和加工。只有掌握方法和技巧,才能够认清各个材料之间的关联性,进而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和深层次的把握。在阅读材料的编写中,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加强材料之间的联系的:第一种是按材料反映的事件的性质进行组合。各个材料紧密围绕一个社会热点,摘录具体的事件,形成并列关系;第二种是,按时间发生的顺序,做到材料之间的环环相扣,因此技巧和方法的培养要加强对材料结构的分析,掌握重点。
在实际的申论考试中,很多应试者缺乏阅读材料理解的技巧和方法,一方面对材料的把握不准确,缺乏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对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开阔,即解决问题的能力低。这就引起了对阅读材料理解的方法和技巧的高度重视。可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是做好申论题目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加强对方法和技巧的强化训练。
二、申论中阅读理解材料的有效方法和技巧
鉴于申论阅读理解材料对应试人员能力的考查的重要性以及掌握技巧和方法对有效提炼材料的积极的促进作用,需要加强对阅读理解材料方法的训练,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
(一)领会出题者的意图
根据历年的申论题目来看,阅读理解材料的选择都是紧跟时事的热点,例如2011年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问题,2010年的非物质遗产保护,可见这些都是国家、社会和个人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会受到出题者的重视。出题者是站在这个社会的角度,关注与国家发展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从“热”与“实”的角度入手,主要是查应试者对实际问题的认识以及对问题解决能力。在出题时,出题者更多的是关注命题与未来职位的关系,可见在出题时出题者都是本着求实务实的精神。以2011年国考的申论题为例,考查的是对失根问题的讨论,这就需要读透题目。领会出题者的意图,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在这一个题目中,考查的不仅仅是表面的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深层次的目的是对农村文化的落寞问题,这才是出题者的最终意图,提升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上面,将思想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因此在对申论阅读材料的理解时,需要忖度出题者的意图,积极的对其分析和领会,明确阅读材料的总的方向,进而设计答题的思路。
(二)把握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要从对其逻辑关系的方面着手,在申论中,通常是设计多个材料,这就需要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做到全面熟悉材料的内容,做到层次分明,层层递进。对于纵式材料之间关系可按照时间顺序对材料进行整理,可以快速的理清思路,而对于横式组合材料需要用分类划分的方法,根据材料的性质进行整合,实现对资料的全面把握。
(三)利用思辨思维寻找突破口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申论的命题深度也逐渐增加,难度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利用思辨思维,即透过材料的现象去挖掘事件的本质。例如2011年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仅仅提炼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是不够的,需要提高保护非物质遗产,提出相应的对策,即还需要对深层次的东西进行挖掘和提炼,看到事件背后的问题,在思辨思维的帮助下,找出材料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2012年辽宁省的申论题目为例,是写一篇关于“人与动物的关系”的文章,部分考生就以保护动物为切入点,大谈如何保护动物,但是文章的理论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特别是没有选好切入点。在本题中,要提升高度,运用思辨思维对题目进行分析,提炼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观点,进而上升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上。同时对问题的叙述要全面,从当前人与动物关系处理中的问题着手,探讨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途径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看待问题的全面性,既要发现问题,又要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才是进程申论考查的最终目的,即对社会难题进行探讨和解决。
(四)把握主次关系
鉴于申论材料的文字叙述很多,内容复杂,对应试者造成了很大的干扰,这就需要应试者在整体把握材料的同时,加强对材料的筛选,理清主次关系。对材料的筛选要从考试的意图以及具体表达的重点方面着手,对于关系紧密的内容就详细描述,对于关系不大的就粗略带过,合理的把握主次关系。同时,在阅读理解时,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答题技巧,一般来说是先通读题目,了解考查的大体内容,然后根据题目寻找合适的材料,进行提炼和加工,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时间。在对材料的分析和提炼中要做到详略得当,对材料有恰当的把握。此外,对问题的思考要全面,从两个方面看待问题,对问题的分析坚持积极的态度。
总之,申论考查的是应试者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这就需要对材料有充分全面的把握,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第一步是对材料的阅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分类,分出主次关系,进行概括和总结,其次要对提炼的问题进行解决,在对解决措施进行叙述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实用有效的原则,并且坚持对问题的全面看待。可见,在申论考试中,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实现对材料的有效提炼,经过合理的加工,在对其进行整合和输出,这对提高申论成绩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申论中阅读材料理解的方法和技巧是提高申论成绩的关键。
相关文章:
第1篇 最优选择算法(最优选择定律) 作者:admin
作为行测考试中必考题型,并且题量较多的定义判断,很多考生做起来非常“痛苦”,因为大量的练习未必能够保证正确率的提高,究其原因——过分“较真儿”。现在的题目经常出现无法找到“正确”答案或者多个“正确”答案的情况,于是很多考生就会“佛系”选择——随便选。以此得出的答案,正确率可想而知。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针对怎样避免“较真儿”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实际很简答——选择
第2篇 安徽公务员面试考官是怎么安排的(安徽公务员面试考什么) 作者:admin
安徽公务员面试考场如何表现才能更受考官青睐呢?本文,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小编将为大家讲一讲面试考场考官最欣赏的考生类型,马上参加面试的你可以参考下!一、气场强气场是一个综合实力的体现。包含着装、眼神、举止、情绪状态、表达流畅度、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等等。气场影响因素很多,如着装、表情等。而考官最看重的,是心态。心态会影响语言表达,影响到考生能否和考官自
第3篇 2020年国考言语理解备考应该怎么做题(2020年国考言语理解备考应该怎么做答案) 作者:admin
多做真题,善于总结在学习完笔试课程中的方法精讲、强化提升、真题实战等内容后,同学们就要坚持每天做题,尤其是历年国考的真题,能帮助同学们了解国考的命题趋势和各类常考题型,方便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分清侧重点,有的放矢。像是近五年,在行测言语模块的片段阅读部分,中心理解题的占比最多,其解题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4篇 公务员考试 结构化面试(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的答题技巧有哪些) 作者:admin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不学礼无以立”事关礼仪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往往在面试考试过程当中我们的考生就会认为只要将自己的内容答好就可以了,俗不知礼仪才是面试环节当中的第一块敲门砖,因为当考生走进考场的第一时间,每
第5篇 2020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型分析答案(2020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型分析) 作者:admin
在2020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是最基础的题型,相对而言得分也不算什么难事。但往往同学在归纳概括能够找到要点之后,发现要点不仅找完,而且也是按照材料表述内容作答的,但就是无法拿高分甚至满分,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条理上还不够清晰。一、条理清晰是归纳概括的基本要求众所周知,无论是在国考还是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