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事业单位主观题和申论的区别(事业单位主观题答题技巧)
- ·下一篇文章:于海龙正当防卫事(于海义是正当防卫吗)
2019河南选调生申论(2019河南选调申论)
对于河南选调生申论考试作答而言,最棘手的莫过于两个步骤。一是抓要点,二是对其进行组织加工,而前者又直接决定了后者的正确与否,因此抓要点可谓是申论作答成功的第一步。如何来抓?如何高效、快速、准确抓取关键信息?华图教育网认为,阅读技巧乃重中之重!
阅读并抓住核心信息其实是一个融汇贯通的过程,故在选调生申论备考中,应加强对抓取要点的训练,关键是要熟练运用“两大阅读技巧”和“三大阅读方法”。
阅读技巧一:抓准关键词
当我们接触申论试题时会发现,不管是题目还是材料其实都凸显了关键词的核心地位。例如归纳概括能力的考查上,题干和作答要求中就会有关键词提醒“简述、概述”,“准确、简明”等字眼,作答对象也会明确“问题”、“原因”、“表现”等。面对大段材料,许多考生“无从下手”或读完之后“茫茫然不知何物”,亦或者是“瞻前顾后”“丢三落四”等,这时候关键词就起到了一种引导、助推的作用。俗语说,“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方法才是硬道理。
【参考示例】
环评,全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专业机构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以及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简而言之,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因此,环评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的“阀门”。然而目前,虽然我国已有相对完整的环评机制,但这个“阀门”却因为种种原因仍未关紧,将污染扼杀在萌芽状态的设想目标也就并未完全实现。
【专家分析】
从这段中我们发现,有这些关键词帮助我们快速了解段落大意。1、“是指……对策和措施、以及、方法与制度”;2、“简而言之……就是”;3、“因此……”;4、“然而目前……但……也就并未”。这些词为什么重要,并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其前(或后面)会出现要点。如1与2为定义,3为总述,4为原因、问题。因此从这段中,若涉及到涵义阐述,则为1和2;涉及观点为3;涉及现状原因现状为4。这就是抓关键词。
阅读技巧二:提炼核心句
在抓关键词的基础上,核心句或者主旨句也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核心句一般出现在首尾,有时需要借用逻辑法抓住它,如总分结构、分总、总分总、并列、递进、转折、因果。
【参考示例】
那么环评机构为什么要替企业造假呢?原国家环保局(现”国家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专家组成员赵章元教授一语道破天机:“企业给的钱多了,环评机构往往什么都愿意写。”由于环评行为本身和出具的环评报告都非常专业,外行看不懂、弄不明,环评报告怎么写,基本由环评机构随意“捏”,环评机构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不良环评师发现有油水可捞。
与此同时,我们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监督机制、问责机制和问题机构环评推出机制,而政府环保部门与环评机构往往是“老子与儿子”的关系,对环评机构弄虚作假监督乏力,环评机构的权力进一步放大。环评机构的权力大,就有了寻租的机会和空间。企业发现这个秘密后,自愿多“出钱”公关环评机构,致使原本无法通过的环评项目,在环评程序“合法”的外衣下逆民意而上。
【专家分析】
以上两段材料的核心句体现在段首。第一段“那么环评机构为什么要替企业造假呢?”引入原因,第二段“与此同时”和上一段形成并列关系。说明这两段核心围绕原因来展开。故原因一“环评报告本身专业性强,使得环评机构为企业造假有空子可钻”;原因二“相关机制建设缺乏,如监督、问责、退出机制,增大了权力寻租的机会和空间”。
阅读技巧三:三大阅读方法
在申论材料里,材料的类型往往归纳为数据型、案例型、观点型,为了提高阅读的效率,采用不同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才能提高阅读的针对性。
(一)数据型材料——跳读法。文字是概括、凝练、精华,数据是证明、是事实。对于数据集中的段落,在阅读时可跳开,应把阅读集中到数据前后的文字上。
(二)案例型材料——快读法,即“主体+处境+做法+结果+推论、启发”。申论材料绝大部分,甚至说八成以上的材料展现的形式为案例、故事类。这种材料往往通俗易懂,但是在阅读中,大家的困惑主要为“眼前茫然一片”。
【参考示例】
阿Q下班回家,需要去公司对面的公家站坐车。由于过街天桥远在前方200米处,公司门口又并无地下通道。在图方便的念想中,阿Q左右都瞅了一下,便立刻快步横穿街道……
【专家分析】
不管这个故事的结局好坏与否,这就是申论常见材料中最普通的一种。我们如何才能得出有效启发和推论呢。套用公式——“主体+处境+做法+结果+推论、启发”。主体为阿Q,即普通民众;处境:“过街”;做法:“不走过街天桥而横穿马路”;结果……。得出的推论:其实不管结果好坏,那只是一时的便宜和运气,这并不能成为长期选择,因为随时可能突发交通事故。因此启发是“提高市民的安全出行意识”;然后将“安全意识”可略做上升(需结合材料的核心话题)为社会公德意识,甚至是当前文化领域,升华到国家文化软实力问题。
(三)观点型材料——精读法,即“主体+客体+措施+理由+推论”。就是指某人针对“某个问题”所持的核心观点及理由。这种观点型材料一旦具有权威和普遍性就可以上升到“高档词汇”,可能会成为材料的主旨和精神。
阅读技巧成于一时,受用一世!我们建议考生加强对阅读技巧和方法的练习,如此才能抓好要点,进而保障申论得高分!
(责任编辑:郝云)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乡村振兴人物(乡村振兴申论人物例子素材) 作者:admin
【热点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让能人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乡村才能建设好。乡村振兴中的“人才”,他们有经验、懂管理、会经营,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了乡村振兴,乡村的发展方式从外生驱动型转向了内生发展型,这也为乡
第2篇 民贵惟贤 所宝惟谷(民为贵出自) 作者:admin
“珍珠为宝,粮食为金”,粮食安全关乎民生幸福,粮食安全关乎社会稳定,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发展。追忆往昔,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与饥饿的斗争史。康熙元年,吴川大饥,二年,合肥饥;雍正元年通州饥,二年春,蒲台大饥;1959——1961年中国全国性饥荒……吃饭问题始终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也是撬动国之根本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牢牢坚守发展基本国策,将粮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保障粮食安全
第3篇 走进学生的内心(走进学生心里的心得体会) 作者:admin
古人云:亲其道,信其师。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走进学生心里的关键,能让教师“不战而屈人之兵”,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作为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来说,只有真诚,深沉的爱生情感,才可使教育获得成功的源泉所在,也是教
第4篇 2019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类题目答题技巧(2019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类题目答题技巧解析) 作者:admin
组织管理题型中的微观类题目越来越多,出现在四川公务员面试中也极有可能,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从而使很多考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找到题目所要求的作答点。这需要考生具备宏观类题目能力之外的另外一种能力,即挖掘和分
第5篇 监护的设立名词解释(监护的设立方式有哪些) 作者:admin
【导读】一、平和状态的监护人选任:(一)法定监护1、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当然监护人:父母。需注意:父母离婚,不影响法定监护关系,离婚后父母仍然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只是监护责任的轻重有所不同。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第一顺序: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兄、姐;第三顺序:其他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