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乡镇机构改革存在问题
- ·下一篇文章: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构建新型伙伴关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构建新型伙伴关系
中国与从属于西方阵营的邻国的外交关系的发展受到了阻碍,而与那些从属于东方阵营的国家之间的关系迅速发展。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国与邻国关系的结构和性质发生了重要变化。除中苏关系外,中国与越南、印度、蒙古的关系也逐渐恶化,甚至转向敌对。由于当时中国的主要关注在于应付来自苏联方面的威胁,因此,中国努力改善了与西方阵营的关系,并建立了一个短期的反苏阵线。在中美关系取得突破后,中国与属于西方阵营的邻国,如日本、泰国和韩国的关系都实现了正常化。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冷战的终结,这两个因素是中国与邻国关系发生显著调整和变化的主要原因。这种变化对于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冷战结束带来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大国关系结构的调整。由于两大阵营的对立不复存在,大国关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就是虽然它们之间存在着战略利益与政策方面的分歧,但通过对话、协商与合作的方式寻求建立伙伴关系成为比较普遍的做法。美国仍然是超级大国,并对全球事务具有主导性的影响力。但是,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中,出现了多“极”行为体,它们在维护相对稳定的全球和地区秩序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平衡作用。在当前多层次的地区制度与地区安排中,大国互相采取接触的政策。这为中国的近邻国家处理它们与中国和其他大国的关系、参与地区事务开辟了更大的空间。在某些情况下,一些中等强国(或集团)甚至成为大国相互接触的轴心(例如东盟)。在这样一种新的形势下,中国在发展与邻国的关系方面也有了更为广阔和灵活的空间,它既可以在双边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地区的层次上进行。其次,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在中国和邻国之间出现了新的经济复兴以及与此相应的新经济联系。最后,地区合作成为一种迅猛的发展趋势。亚洲区域合作起步较晚,但颇具活力。在亚洲地区合作的进程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新的特征:多层次的结构和开放的地区主义。当然,也还存在一些新老问题,有挑战,甚至也有新的威胁,对此中国需要谨慎地加以处理。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中国在其国土周围面临的安全条件和所处的安全状况,也即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利害关系。周边安全环境是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之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外部因素。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强,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时有激化,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维护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章:
第1篇 行测文学常识积累(文学类知识) 作者:admin
行测常识判断考查题量大、范围广,是失分率较高的一种题型。其实,该类题型考查知识点仅在“知其然”的层面上,不是特别深入,所以破解此类题目应以积累为本。接下来,中公教育为考生们准备了文学常识中的一些“四”来扩充大家的储备。大家最为熟悉的应是“四大名著”,全称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包
第2篇 拆穿了他的谎言(拆穿别人谎言的套路) 作者:admin
俗话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最重要的还是思考。公务员备考道路就是锻炼思维能力的道路,最终出头的肯定不是硬学的而是会学的。作为考验智商的终极题目——逻辑判断题,不知道杀死了多少学霸的脑细胞,伤害了多少学渣的小心脏。而其中的真假话问题,真是让多少痴心儿女真真假假分不清楚。当我们已经习惯了“一找二绕三回头”的方法,出题人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又推出了更多更难
第3篇 让学生站在教育的中央(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 作者:admin
申论范文:让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实现教育公平教育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历经千年依旧散发着智慧的光芒,也将教育的重性阐述的淋漓尽致。教育肩负着培训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能力、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能,更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教育公平,是孔子、柏拉图等东西方仁人志士追求千百年的奋
第4篇 老旧小区改造难题多(老旧小区改造解决方案) 作者:admin
【导读】【热点梗概】9月20日,温州市政协十一届三十七次主席会议召开,围绕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开展专题协商。记者从会议上获悉,目前,温州市已起草研究《温州市区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共11个小区列入新一轮老旧小区提升改造试点。
第5篇 四川公务员招多少人(2021四川公务员岗位热度及报名人数查询) 作者:admin
(记者周前进)记者昨日从四川省人事厅考试中心获悉,目前广元、泸州、眉山、自贡、巴中、资阳、内江等7市陆续公布了公务员招考计划,7市将招录596人,其中,广元、自贡和内江招考公务员今起报名。两种职位招录对象不同这7市的招考职位分为普通职位和特殊职位。普通职位主要面向2008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和符合职位要求的社会在职、非在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