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10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分析讨论
- ·下一篇文章:备考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范文阅读(二十七)
申论写作:(热点评论)五十三
一、2011年保障食品安全可有“给力”举措 1月1日,《求是》主办的《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发布《2010-2011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该报告内容显示,近七成人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没有安全感”。(据1月2日中国经济网)
新年第一天,权威媒体给出的这个调查结果,让人感到很纠结。但其实,只要我们对过去几年所发生的各类食品安全问题做个盘点,就不难发现,这个结果并不让人意外,甚至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对中国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没有安全感”的人为七成这个数字背后,其实隐含着多重让人心酸的含义:其一是绝大多数人都已经被各种问题食品甚至有毒食品折腾得如惊弓之鸟;其二是民众希望食品安全问题现状能尽快得到改观。分析以往所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发现导致问题食品屡现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两个:一是生产经营者受利益驱使,丧失了最起码的道德良知和权法意识。二是相关部门监管疲软乏力,甚至与一些不法奸商同流合污。无论是屡禁不止的三聚氰胺,还是各种有毒食品添加剂横行,背后几乎都有相关管理部门的失职甚至渎职。连小学生都能调查出问题来的“有毒蘑菇”,相关职能部门却表示“绝对没有问题”。如此管理和监督,岂能不使老百姓失去信心?
食品安全是一个关系到民众生活甚至生命的大事。去年12月20日十一届全国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在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中,单列了食品安全渎职罪,可谓在法律和制度上“给力”食品安全。然而,法律明确责任的同时,我们也希望相关执法与管理部门,能在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落实上,也坚决“给力”,通过从严惩问题食品生产商家和相关管理失职、渎职者等方法,为食品安全提供基本安全保障。至少不能再让广大老百姓在“吃什么?”“敢不敢吃?”等问题之间取舍不定、徘徊难决!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写作常用名言警句 作者:皮泞华
1.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性格决定命运,生活方式决定健康!2.表面上缺的是金钱,本质上缺的是观念,命运里缺的是选择,骨子里缺的是勇气,肚子里缺的是知识,事业上缺的是毅力,行动上缺的是改变!3.落后是观念落后,贫穷是脑袋贫穷。许多人,不是没有好机会,而是没有好观念。不是不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抛弃旧观念!4.信念改变思维,思维改变心态,心态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要改变命运,先确立信念!5.心态决定看世界的眼光,行动决定生存的状态。要想活出尊严,展现不凡,只有改变观念,敢于和
第2篇 申论高分必背句子 作者:皮海荣
要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要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让人民享有更真实、更充分、更广泛的人权。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增强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提高
第3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一) 作者:皮妙兰
农民工维权 【背景链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最根本的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即公民权。在我国,公民权主要包括:经济性权益,有报酬权、收益权、同工同酬权、就业机会均等权、社会保障权、社会福利权等;社会性权益,有自由择业权、劳动安全保护权、子女平等受教育权、职业技能培训权、劳动争议处理权、休息权、休假权等;政治性权益,有人格权、人身自由权、参与社会管理权等。 问题之一:劳动权益屡遭侵害。第一表现就是就业受限制。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城市劳动力市场被人为地分割为正式市场和非正式市场。绝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只能在非
第4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三) 作者:皮煜杰
阶梯电价“探路”仍需继续 2012年7月1日,除西藏和新疆外的29个省区市,一齐步入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时代。从两个月前的“闻调色变”,到5月份全国各省区市“集中听证”、6月份陆续公布实施方案,阶梯电价终于在备受关注、纷纷扰扰中有了定局,平静上路。 不过,阶梯电价方案的落地实施,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而对以水、电、气先行先试的中国资源价格改革来说,阶梯电价无疑更是一次“探路先锋”。 水、电、气、煤这类资源的价格改革,既牵涉长长的产业链条,又关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中国各地差异很大。这些领域的价格
第5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二) 作者:皮红丞
当民意成为考核“刚性”指标 知情权不落实,信息就不对称,也就不能保证群众科学有序的参与和监督;监督权如果没有制度保障,缺乏“看得见的结果”,群众就失去了表达民意的动力。 民意成为干部考评的“刚性”指标,正从中央要求迅速落实为地方的实践。7月8日本报10版刊登的一组各地考核新亮点,让人们对这种“刚性”有了真切感受。 事实上,无论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选人用人的评判权交给群众;还是今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