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 > 申论成功经验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七)

    作者:皮思静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4 17:48:01

    良知入法

       湖南宁乡县人民法院院长马贤兴在一个法治论坛上表示,要建设两型社会,不仅要靠法治保障,还要靠良心保障。马贤兴提议把良知写入法律总则,成为指引、评价、规范人的行为的法则。他表示:“良心都靠不住了,什么靠得住呢?”

       专家认为,良知首先是一个人道德自律下有所不为的基本准则。比如,生活中不违反公序良俗,从业不损人利己,诸如商家不卖假货、会计不做假账、医生不开假药、开发商不做“豆腐渣”工程等等,都是做人做事的底线。这些底线通过良知的坚守,变成现实行为,表现出来的就是诚信。所以,通常情况下把没有诚信的人,都称为没有良心的人。

      除了道德自律之外,人们的行为规范还有一条“法律底线”,即通过立法程序明文规定下来的一个人应尽的社会义务、必须禁止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法律底线”比“良知底线”范围更狭窄、要求更低,通常越过了法律的底线,同样也越过了良知的边界。比如,食品安全问题,每一起严重事故在追究违法责任的同时,同样伴随着良知批判的解读。专家

      “良知底线”没有“法律底线”的刚性,单纯的道德自律与内省升华,需要的是道德环境的支撑。需要正视的是,如果当下社会良知丢失殆尽,缺少的正是一个讲良心的道德环境。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不讲良知,甚至违法犯罪的人受益,比如,制假、使假、卖假,可获得相对于违法成本畸高的收益,等于是变相鼓励“昧良知”;另一方面,讲良知的人需要付出坚守甚至血泪的代价。比如,“油条哥”的经营要担负着他人所没有的高成本风险,见义勇为承担着被讹诈的风险,这一切又都在倒逼人们放弃良知的坚守。

       专家认为,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以道德保障社会建设,关键不是道德宣教性的、引导式的“良知入法”,而是细化“良知入法”内容,实实在在的应当参照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做法,要向外国取“经”,进行道德立法。

      一方面,道德立法不能一刀切,不能对全社会的道德行为进行立法,不能把所有的道德规范变成法律条款,约束公民的行为,应当是对特定人群的道德行为进行立法规范,比如对以最高道德标准约束的公务员群体进行道德立法,或者是针对一些基本的、普遍的道德规范通过制度安排使之制度化、法制化。版权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社会行为的道德立法,应当本着扬善不惩恶的原则。主要就是保护行善者,而不是惩处违反道德的作恶者,毕竟法律是最低标准的道德,而道德是社会的最高准则,不是所有人能够做到,不能因为没有见义勇为就对其进行惩处。
    减灾救灾
      中国政府在《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等文件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及中长期国家综合减灾战略目标,即:建立比较完善的减灾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备灾、应急处置、灾害救助、恢复重建能力大幅提升,公民减灾意识和技能显著增强,人员伤亡和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明显减少。

     15日,民政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首先合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全力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强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及推进拥军优抚安置保障体系建设。

      ★ 2010年6月30日,国务院第117次常务会议通过《自然灾害救助条例》。2010年9月1日,我国首部全面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法规《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正式实施,《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明确了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灾民自救的原则,可以有效解决自然灾害救助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为受灾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 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繁重而艰巨。 面对日益严峻的自然灾害风险,中国的减灾工作任重道远。中国政府为减灾事业付出了巨大努力,但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减灾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减灾综合协调机制尚不健全、减灾综合性法律法规和相关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灾害监测体系还有待健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社会公众减灾意识仍需提高。

       2010年我国发生的特大自然灾害事件:

      ● 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截至28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463人遇难,失踪302人,

      ● 2010年夏季,江西、湖南、福建、贵州、广西、重庆等多省市发生洪涝灾害,导致大面积房屋倒塌和农作物被淹。

      ●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截止5月30日18时,玉树地震已造成2698人遇难。

      ● 2010年春季,西南五省连续数月干旱,导致人民群众饮水困难和大面积农作物减产。

       当今世界“多灾多难”,究其根源,虽然有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恶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面,反映了大自然的反复无常、残酷无情与人的生命的脆弱,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植被遭受破坏,自然蓄水能力差,导致水资源严重短缺,很多地方重工轻农、重商轻农,农业水利建设基本没有投入,这是造成自然灾害频发的更重要的因素。

      全球天灾频繁发作,不仅给国际安全环境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国际安全形势由此变得更加险恶与复杂多变,各国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也给国际关系与世界政治带来了诸多深远影响,蕴藏着更新国际观念与国际机制的契机。

      应对天灾将影响到各国的国际形象与国际声誉。应对得好,处置得力得当,既可对内赢取民心,又能对外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得到国际理解与赞赏,从而增强一国的软实力、亲和力、感染力。在中国青海玉树地震发生之后,中国领导人当机立断,随即调整外交行程,全力以赴抢险救灾,彰显中国执政党和政府“执政为民”与“以人为本”的崇高风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日益严重的自然灾害风险,中国政府将重点从五个方面加强灾害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范。加强风险管理的评估和管理,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继续推进防汛、抗旱、抗震等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城乡应急场所建设,加强城乡住房、学校、医院等各类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实施农村危房改造。

      二是加强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灾害监测网络,加强地震、气象、水文、地质、森林草原火灾、农林病虫害等各类灾害监测系统建设。建立包括地面监测、海洋海底观测、航空航天监测为一体的全天候的体系。加强气象灾害综合探测和预报预警、大江大河重要河段洪水预报、国家地震台网、地质灾害群防群测等系统建设,不断提高灾害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是加强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继续加强以军队、武警、公安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抗洪抢险、海上搜救、矿山救援、医疗救护等专业救援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为辅助力量的社会化紧急救援服务体系的建设。积极培育基层兼职救援队伍,充分发挥志愿者、民间组织以及有关社会团体在灾害紧急救援中的作用。

       虽然自然灾害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可以寻找自然规律,斩断灾害链,避免诱发更多的灾害,将损失减至最小。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写作常用名言警句    作者:皮泞华

       1.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性格决定命运,生活方式决定健康!2.表面上缺的是金钱,本质上缺的是观念,命运里缺的是选择,骨子里缺的是勇气,肚子里缺的是知识,事业上缺的是毅力,行动上缺的是改变!3.落后是观念落后,贫穷是脑袋贫穷。许多人,不是没有好机会,而是没有好观念。不是不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抛弃旧观念!4.信念改变思维,思维改变心态,心态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要改变命运,先确立信念!5.心态决定看世界的眼光,行动决定生存的状态。要想活出尊严,展现不凡,只有改变观念,敢于和


      第2篇    申论高分必背句子    作者:皮海荣

       要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要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让人民享有更真实、更充分、更广泛的人权。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增强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提高


      第3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一)    作者:皮妙兰

       农民工维权  【背景链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最根本的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即公民权。在我国,公民权主要包括:经济性权益,有报酬权、收益权、同工同酬权、就业机会均等权、社会保障权、社会福利权等;社会性权益,有自由择业权、劳动安全保护权、子女平等受教育权、职业技能培训权、劳动争议处理权、休息权、休假权等;政治性权益,有人格权、人身自由权、参与社会管理权等。  问题之一:劳动权益屡遭侵害。第一表现就是就业受限制。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城市劳动力市场被人为地分割为正式市场和非正式市场。绝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只能在非


      第4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三)    作者:皮煜杰

       阶梯电价“探路”仍需继续  2012年7月1日,除西藏和新疆外的29个省区市,一齐步入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时代。从两个月前的“闻调色变”,到5月份全国各省区市“集中听证”、6月份陆续公布实施方案,阶梯电价终于在备受关注、纷纷扰扰中有了定局,平静上路。  不过,阶梯电价方案的落地实施,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而对以水、电、气先行先试的中国资源价格改革来说,阶梯电价无疑更是一次“探路先锋”。  水、电、气、煤这类资源的价格改革,既牵涉长长的产业链条,又关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中国各地差异很大。这些领域的价格


      第5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二)    作者:皮红丞

       当民意成为考核“刚性”指标  知情权不落实,信息就不对称,也就不能保证群众科学有序的参与和监督;监督权如果没有制度保障,缺乏“看得见的结果”,群众就失去了表达民意的动力。  民意成为干部考评的“刚性”指标,正从中央要求迅速落实为地方的实践。7月8日本报10版刊登的一组各地考核新亮点,让人们对这种“刚性”有了真切感受。  事实上,无论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选人用人的评判权交给群众;还是今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