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名师指导申论解题方法及技巧
- ·下一篇文章:名师点评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申论问答:启发类题目的应答方法
一、启发类试题的涵义
启发就是通过阅读某些给定资料,考生从中收到什么样的启示和发现,启发类试题就是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中的某些做法从中引伸出应该怎样办的一种新型试题类型。
启发类同目的意义类一样属于主观性的试题,就是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材料中的有关内容,从中给予某种程度的引申,不是对原有材料的简单加工和整理,既要符合原有材料的涵义,又要得知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实际上是要求考生能够从个别现象中得出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认识。
二、启发类试题的主要类型
1.正面性的启发类试题 就是给定资料中主要介绍的是关于某一社会问题会或现象好的做法和有益的探索,要求考生从中引伸出有何启发。
2.反面性的启发类试题 就是给定资料中主要介绍的是关于某一社会问题或现象出现了不好或造成危害、损失,要求考生从中引伸出有何启发。
3.正反具有的启发类试题 就是给定资料中所介绍的内容既有好的做法,也有存在问题的做法,要求考生回答对此受到的启发。如
国考2008年申论试题要求:请根据给定资料9、10,分析这两个资料对搞好水电开发提供了哪些重要启示。要求:分析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黑龙江省申论试题要求:简析福州“净菜进城”对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启示。
2009年山东省申论试题:请联系“给定资料”提供的云南丽江“玉湖水利群体事件”案例,反思为什么经济发展了,一些地方非理性群体事件仍会不断发生?“玉湖水利群体事件”妥善处置给我们处理复杂问题哪些启示?要求:紧扣给定资料,观点明确,言简意明,字数不超过300字。(满分15分)
三、启发类试题的解答技巧
1.找到启发类试题所针对的主要段落。一般启发类试题在所问的要求中已经明确了是针对哪些段落有何启发。
2.了解指定段落的主要意思。这是答好该试题的基础,指定段落的内容通常采用新闻报道的形式,以说明和陈述为主,应认真阅读给定资料,弄清该段落主要介绍的是什么,应该划分几个层次,重点理解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给定资料中是怎样做的,具体措施有哪些,所产生的结果是什么。好的方面体现为这样做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不好的方面是这样做造成了什么样的恶果。
3.提炼出具有普遍性的做法和措施。就是这样做才能使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怎眼做才能避免问题的产生,好的做法可以直接作为普遍性给予推广,不好的做法就要从反面思考,这样才能不出现这样的问题。这就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提炼,得知具有规律性的做法。
4.起草成文。包括开头和主体两个部分,重点是主体列为几个方面的启示。
启发类的试题也是考生们容易出错的,所以公务员考试信息网提醒考生做题时一定要注意细节。最后,祝大家公考顺利,金榜题名。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写作常用名言警句 作者:皮泞华
1.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性格决定命运,生活方式决定健康!2.表面上缺的是金钱,本质上缺的是观念,命运里缺的是选择,骨子里缺的是勇气,肚子里缺的是知识,事业上缺的是毅力,行动上缺的是改变!3.落后是观念落后,贫穷是脑袋贫穷。许多人,不是没有好机会,而是没有好观念。不是不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抛弃旧观念!4.信念改变思维,思维改变心态,心态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要改变命运,先确立信念!5.心态决定看世界的眼光,行动决定生存的状态。要想活出尊严,展现不凡,只有改变观念,敢于和
第2篇 申论高分必背句子 作者:皮海荣
要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要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让人民享有更真实、更充分、更广泛的人权。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增强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提高
第3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一) 作者:皮妙兰
农民工维权 【背景链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最根本的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即公民权。在我国,公民权主要包括:经济性权益,有报酬权、收益权、同工同酬权、就业机会均等权、社会保障权、社会福利权等;社会性权益,有自由择业权、劳动安全保护权、子女平等受教育权、职业技能培训权、劳动争议处理权、休息权、休假权等;政治性权益,有人格权、人身自由权、参与社会管理权等。 问题之一:劳动权益屡遭侵害。第一表现就是就业受限制。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城市劳动力市场被人为地分割为正式市场和非正式市场。绝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只能在非
第4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三) 作者:皮煜杰
阶梯电价“探路”仍需继续 2012年7月1日,除西藏和新疆外的29个省区市,一齐步入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时代。从两个月前的“闻调色变”,到5月份全国各省区市“集中听证”、6月份陆续公布实施方案,阶梯电价终于在备受关注、纷纷扰扰中有了定局,平静上路。 不过,阶梯电价方案的落地实施,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而对以水、电、气先行先试的中国资源价格改革来说,阶梯电价无疑更是一次“探路先锋”。 水、电、气、煤这类资源的价格改革,既牵涉长长的产业链条,又关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中国各地差异很大。这些领域的价格
第5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二) 作者:皮红丞
当民意成为考核“刚性”指标 知情权不落实,信息就不对称,也就不能保证群众科学有序的参与和监督;监督权如果没有制度保障,缺乏“看得见的结果”,群众就失去了表达民意的动力。 民意成为干部考评的“刚性”指标,正从中央要求迅速落实为地方的实践。7月8日本报10版刊登的一组各地考核新亮点,让人们对这种“刚性”有了真切感受。 事实上,无论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选人用人的评判权交给群众;还是今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