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备考2011年国家公务员(招警)考试范文阅读(二十五)
- ·下一篇文章:申论与学术论文的区别
公务员申论71分经历-送给2011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友
公务员申论71分经历-送给2011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友
写在前面的话
写这些文字,不为挣奖,只为兑现给自己的承诺......
之前我一直很犹豫要不要写这些文字,因为我不想回头去看那些我曾走过的路,与其说是不想,倒不如说是不敢——那些或悲伤或喜悦的记忆,我不忍再去碰触。或许是为了忘却的纪念吧,我写下这些字,给今天的我以鼓励,也希望能够给明天的你些许的帮助。
写给我的
我的公考路从09年4月份开始,应该说是被开始,因为那之前我根本没有想过要当公务员,甚至很排斥它。我的想法是进公司做法务,我向往当白领的生活(并且我很坚信这是我要走的路)。在写毕业论文那段时间一位老师的话让我有机会重新考虑我的职业规划:我发现这个想法太脱离现实了,现在好一点的公司都有自己专门的法务部门,聘请的都是经验丰富的律师,而我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哪有经验可言,甚至我的司考还没过。正巧那时广东招公务员,在同学的簇拥下,我报了名,但并没有怎么复习,考试结果意料中的很惨。
毕业后准备司考也就没有考虑公考的事,直至司考结束后的九月底,看着工作的同学们一个个都是考上的公务员,可以说到那时我才决定考公务员。司考完去玩了几天,正式开始复习是从10月5号,那时离河南省考还有25天。买了华图的两本教材,白天看书,晚上上网。其实那时也不像公务员考试信息网的考友说的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我每天平均大约只有4、5个小时是在学习,甚至考前两天还在看电影。考前也没有做很多题,只是把08年的真题按着时间做了一遍。这些说的都是行测,申论我是买书了,但没有看。不过那段时间我把行测教材很认真的看了一遍,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河南省考后这本书就被束之高阁了,但并没有影响以后的行测成绩。考完后感觉行测还可以,但申论考的一塌糊涂,我甚至不知道最后一道题的议论文该怎么写。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写作常用名言警句 作者:皮泞华
1.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性格决定命运,生活方式决定健康!2.表面上缺的是金钱,本质上缺的是观念,命运里缺的是选择,骨子里缺的是勇气,肚子里缺的是知识,事业上缺的是毅力,行动上缺的是改变!3.落后是观念落后,贫穷是脑袋贫穷。许多人,不是没有好机会,而是没有好观念。不是不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抛弃旧观念!4.信念改变思维,思维改变心态,心态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要改变命运,先确立信念!5.心态决定看世界的眼光,行动决定生存的状态。要想活出尊严,展现不凡,只有改变观念,敢于和
第2篇 申论高分必背句子 作者:皮海荣
要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要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让人民享有更真实、更充分、更广泛的人权。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增强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提高
第3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一) 作者:皮妙兰
农民工维权 【背景链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最根本的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即公民权。在我国,公民权主要包括:经济性权益,有报酬权、收益权、同工同酬权、就业机会均等权、社会保障权、社会福利权等;社会性权益,有自由择业权、劳动安全保护权、子女平等受教育权、职业技能培训权、劳动争议处理权、休息权、休假权等;政治性权益,有人格权、人身自由权、参与社会管理权等。 问题之一:劳动权益屡遭侵害。第一表现就是就业受限制。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城市劳动力市场被人为地分割为正式市场和非正式市场。绝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只能在非
第4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三) 作者:皮煜杰
阶梯电价“探路”仍需继续 2012年7月1日,除西藏和新疆外的29个省区市,一齐步入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时代。从两个月前的“闻调色变”,到5月份全国各省区市“集中听证”、6月份陆续公布实施方案,阶梯电价终于在备受关注、纷纷扰扰中有了定局,平静上路。 不过,阶梯电价方案的落地实施,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而对以水、电、气先行先试的中国资源价格改革来说,阶梯电价无疑更是一次“探路先锋”。 水、电、气、煤这类资源的价格改革,既牵涉长长的产业链条,又关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中国各地差异很大。这些领域的价格
第5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二) 作者:皮红丞
当民意成为考核“刚性”指标 知情权不落实,信息就不对称,也就不能保证群众科学有序的参与和监督;监督权如果没有制度保障,缺乏“看得见的结果”,群众就失去了表达民意的动力。 民意成为干部考评的“刚性”指标,正从中央要求迅速落实为地方的实践。7月8日本报10版刊登的一组各地考核新亮点,让人们对这种“刚性”有了真切感受。 事实上,无论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选人用人的评判权交给群众;还是今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