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 > 申论成功经验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二十一)

    作者:皮慧涛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4 20:45:14

     “读书无用论”害人害己

      马云在一次演讲中说:读书像汽车加油一样,加满油你得知道去哪里。装了太多的油就变成油罐车,我看太多的人读了好多的书,两种人不太会成功,一个是不读书的人不太会成功,第二个是读书太多的人也不会成功,所以我们今天主要是吹吹牛,我来就是想告诉大家,别读太多书。

        因为商人马云的一段话,“读书无用论”的话题又被提上了议程。其实,我们认为马云这段话的核心意思,并非“读书无用”,而是以一种引人注目的方式劝年轻人不要迷信读书,不要读死书,不要天真地将读书与成功画上等号,有比读书更重要的价值去追求。这种意思,很容易就被人断章取义了,被一些喜欢标签化的人贴上了“读书无用”的标签。社会中本就流行着“读书无用”的撒娇、抱怨和愤懑,而当这种论调从一个公众崇拜的成功人物嘴中说出来时,似乎就更有了说服力,也更有了对知识和读书的反讽意味。

      读书无用吗?当然不是。很简单的常识是,从普遍意义上看,读过书的人肯定比没有读过书的人更能够成功,读书多的人在概率上比读得少的人收入更高;但从个案上看,也有特殊性,即某一个没读过书的人比读过很多书的邻居收入高很多倍,某一个读到博士的人至今还没有找到工作,靠在外打工的父母养着——但这纯粹只是反常情况,公众一定要有对知识和读书的自信,而不能轻易被那些反常的极端个案影响对普遍价值的判断。

      当下中国兜售“读书无用论”的,主要有三类人,一类是对社会不公充满愤怒的人,他们会把心中的偏见投射到对社会的分析上。“拼爹”现象的存在,确实干扰着社会公平,打压着穷人、无关系的人上升的通道,但总体上“读书”肯定比“不读书”更有竞争力。如果没有高考,穷人拿什么跟官宦子弟拼呢?当然,有了高考,不一定拼得过富二代、官二代,但是,起码比“不读书”更能改变命运。这类批判家往往看不到这种对比,而是习惯借“读书无用”表达对“拼爹”之类的不满。北大人大,不如一个好爸。这显然过于偏激了。

      一类是这个社会中的一些失败者,他们的失败,不少方面都源于自身没抓住机会,或者在竞争中被淘汰,他们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习惯性将失败都归咎于社会和体制,认为自己的失败是社会不公和体制弊病造就的。于是,在这种愤懑的情绪下,就有了“读书无用论”。自己读了这么多书,却没有成功,他们看不到,成功需要的远远不只是读书,还有其他。

      最后一类,是社会中某些成功人物。他们成功了,成为年轻人的偶像,被大众追捧,但这些成功人物,并没有以正面的价值观去影响青年,而常利用自身影响力兜售一些错误的价值观。这些成功人物,往往走的是不同寻常的路,甚至是以反智起家,他们就会放大这种“不同寻常”,强调自己“没有读过多少书”、“没有上过大学”,以此反讽教育之弊或凸显自身,以个案作为成功的示范,对年轻人产生了不小的误导。 我觉得,马云演讲中“读书太多的人也不会成功”之类的表述,也很不妥。

      不错,中国社会确实算不上一个平等的社会,诸多领域都存在较严重的不公现象,但是,教育是一个矫正器,教育是社会公平的底线,它为这个社会最底层、最弱势的人保留着一个向上流动的通道,以避免贫穷在代际间传递,避免贫富差距固化为一个板结的、无法流通的阶层。是的,社会存在着严重的拼爹、拼关系现象,但这不能成为悲观地传递“读书无用论”的理由。教育的公平,知识改变命运,为冲破拼爹所构建的阶层铁幕保持了一种可能,为底层向上流动打开了一个天窗。

      不要不负责任地向社会传递“读书无用论”的悲观情绪。很多人看不到无数的年轻人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看到几个读书找不到工作的案例,就悲鸣不已,大呼“读书无用”。这对那些正在读书的年轻人,还有那些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孩子,会形成极大的误导。
    文化工作者应加强素养

     公务员考试信息网选取一些主流媒体上的评论文章,为考生的文章写作提供借鉴。这些文章选取坚持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热;二是明;三是深。热是指评论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洞悉时代的变化发展;明是指清晰,只有清晰的文章才符合阅卷的要求,才可学,可操作。深是指深刻,突出文章的思想性,趣味性,这是符合命题趋势的。大部分文章都选自《半月谈》。选官方的评论不是偷懒,而是为了增加文章的权威性。但是因为官方的评论不是专门针对申论考试来写的,有的文章在内容和结构上都需要进行调整。这样的调整不是说文章本身不好,而是因为不太符合申论考试的要求。

      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繁荣昌盛,奏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旋律,文化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文化工作者要成为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必须加强自身素养,做职业道德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

      古人云:“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文化工作者是文化的享有者,更是文化的生产者、传播者,坚持什么样的历史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工作方向。文化工作者的自身素养是人品、人格的底蕴,也是其文化工作品质、水准和风格的重要基础与来源。

      文以载道。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代又一代文化工作者秉持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同进步,与人民共命运,实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转向,并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发展,为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建设和发展中,始终与庸俗、落后的文化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文化工作者之所以作风浮躁、追逐名利,文化领域之所以“三俗”之风有所抬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文化工作者放松了对自身素养的提升,社会责任感弱化,职业道德失范;文化虚无主义之所以还有市场,是一些社会成员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在文化上的突出反映。

      文化工作者必须适应其社会角色和时代需要,加强自身素养。

      优秀的文化工作者首先要有群众观点,要有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贴近实际的实践素养,以及建立在这一素养基础上的思想理论素养。这是解决文化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文化发展源于人民群众不断深化的伟大实践,否则文化工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化为了人民、属于人民,那些不反映乃至扭曲人民群众的意志、心声的所谓文化,当然不是人民群众所需要的,更不会被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传之久远。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工作者是维系者和守望者,承担着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的历史责任。培养和修炼这方面的素养,需要文化工作者走出象牙塔,投入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去,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去,拜人民群众为师。植根于人民、植根于实践、植根于生活,文化工作者发展和创造文化的动力与源泉才会永不枯竭。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写作常用名言警句    作者:皮泞华

       1.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性格决定命运,生活方式决定健康!2.表面上缺的是金钱,本质上缺的是观念,命运里缺的是选择,骨子里缺的是勇气,肚子里缺的是知识,事业上缺的是毅力,行动上缺的是改变!3.落后是观念落后,贫穷是脑袋贫穷。许多人,不是没有好机会,而是没有好观念。不是不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抛弃旧观念!4.信念改变思维,思维改变心态,心态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要改变命运,先确立信念!5.心态决定看世界的眼光,行动决定生存的状态。要想活出尊严,展现不凡,只有改变观念,敢于和


      第2篇    申论高分必背句子    作者:皮海荣

       要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要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让人民享有更真实、更充分、更广泛的人权。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增强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提高


      第3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一)    作者:皮妙兰

       农民工维权  【背景链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最根本的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即公民权。在我国,公民权主要包括:经济性权益,有报酬权、收益权、同工同酬权、就业机会均等权、社会保障权、社会福利权等;社会性权益,有自由择业权、劳动安全保护权、子女平等受教育权、职业技能培训权、劳动争议处理权、休息权、休假权等;政治性权益,有人格权、人身自由权、参与社会管理权等。  问题之一:劳动权益屡遭侵害。第一表现就是就业受限制。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城市劳动力市场被人为地分割为正式市场和非正式市场。绝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只能在非


      第4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三)    作者:皮煜杰

       阶梯电价“探路”仍需继续  2012年7月1日,除西藏和新疆外的29个省区市,一齐步入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时代。从两个月前的“闻调色变”,到5月份全国各省区市“集中听证”、6月份陆续公布实施方案,阶梯电价终于在备受关注、纷纷扰扰中有了定局,平静上路。  不过,阶梯电价方案的落地实施,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而对以水、电、气先行先试的中国资源价格改革来说,阶梯电价无疑更是一次“探路先锋”。  水、电、气、煤这类资源的价格改革,既牵涉长长的产业链条,又关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中国各地差异很大。这些领域的价格


      第5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二)    作者:皮红丞

       当民意成为考核“刚性”指标  知情权不落实,信息就不对称,也就不能保证群众科学有序的参与和监督;监督权如果没有制度保障,缺乏“看得见的结果”,群众就失去了表达民意的动力。  民意成为干部考评的“刚性”指标,正从中央要求迅速落实为地方的实践。7月8日本报10版刊登的一组各地考核新亮点,让人们对这种“刚性”有了真切感受。  事实上,无论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选人用人的评判权交给群众;还是今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