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尊重不被说服的权利
- ·下一篇文章:2014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抑制高房价主题
2014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照应的形式与写作指导
申论大作常常要求考生写作一篇议论文,一篇高分的应试议论文写作,除了要有好的标题、好的开头、注重过渡……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在此,我们谈谈为一些考生常忽略的一个写作细节,即申论写作的照应。
那么,文章的照应有哪几种形式呢?
第一,和文章标题的照应。常见的有开头第一段照应标题的,称之为“开头见山”型;也有文章中间,或结尾照应标题的。不论哪一种,都是照应技巧中的一种,均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优点。如一篇题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力》文章开头: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
由于本文标题即中心论点,而第一段又相当于是标题的拓展,在内容上照应了标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第二,和文章开头的照应。作者在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接下来文章的主体段落围绕中心论点写作。譬如,2010年江西省考申论大作文,有人开头这样写:
以江西为策源地的中国红色旅游近来年蓬勃发展,在全国刮起了一场红色旅游的风暴。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抓手,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引擎,对于我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国民精神境界的提升以及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段直接概括揭示了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那么接下来文章主体部分的写作就可以围绕红色旅游为什么是“抓手”、为什么是“载体”和为什么是“引擎”这三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再简单提一下发展红色旅游的措施,最后结尾全文,可以再次照应开头。这样,文章就会呈现先总后分,前后照应的特色。在阅卷现场快速阅卷的情景下,有助于阅卷教师在第一时间发现考生的优点。
第三,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照应。这种照应是要求作者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后,接着分析原因时,就能考虑到后文对策的论证。譬如2010年春季山东、天津的联考申论大作文,有考生在分析原因时这样写道:
我国水资源的浪费,是多种因素的结果,具体包括:地方政府对水价调控不到位,水价构成不能准确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企业管理措施不当,缺乏足够的科学性;老百姓节约用水意识淡薄,水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许多的浪费现象。
那么接下来的对策部分,考生就可以根据三方面的主体——政府、企业和百姓分别提出具体的对策并加以展开论证。这样,从内在结构上是先总后分,在写作技巧就是前后照应,显示了作者思维的清晰与缜密。
知道照应的形式后,接下来谈一些照应写作时的注意点:
首先,照应不要太生硬。譬如开头的点题,不能只是标题的简单照抄照搬,需要有一些变化;另外,开头点题,不是说就一定在第一段。如果文章较长,第二段点题,也是照应标题。
其次,文章主体,不论是分析原因为主,还是论证对策为主,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照应不要机械。譬如,在一篇以论证对策为主的议论文写作中,前面从两方面分析原因,下面论证对策时,如果和前面一一对应,这固然是一种技巧,是一种优点。但这里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文章一定要求原因和对策的一一对应。
申论考场上,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让一篇文章珠联璧合,浑然一体,照应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文章有法,写无定法”,怎么照应还是需要各位考生平时练习时灵活掌握。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写作常用名言警句 作者:皮泞华
1.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性格决定命运,生活方式决定健康!2.表面上缺的是金钱,本质上缺的是观念,命运里缺的是选择,骨子里缺的是勇气,肚子里缺的是知识,事业上缺的是毅力,行动上缺的是改变!3.落后是观念落后,贫穷是脑袋贫穷。许多人,不是没有好机会,而是没有好观念。不是不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抛弃旧观念!4.信念改变思维,思维改变心态,心态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要改变命运,先确立信念!5.心态决定看世界的眼光,行动决定生存的状态。要想活出尊严,展现不凡,只有改变观念,敢于和
第2篇 申论高分必背句子 作者:皮海荣
要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要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让人民享有更真实、更充分、更广泛的人权。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增强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提高
第3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一) 作者:皮妙兰
农民工维权 【背景链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最根本的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即公民权。在我国,公民权主要包括:经济性权益,有报酬权、收益权、同工同酬权、就业机会均等权、社会保障权、社会福利权等;社会性权益,有自由择业权、劳动安全保护权、子女平等受教育权、职业技能培训权、劳动争议处理权、休息权、休假权等;政治性权益,有人格权、人身自由权、参与社会管理权等。 问题之一:劳动权益屡遭侵害。第一表现就是就业受限制。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城市劳动力市场被人为地分割为正式市场和非正式市场。绝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只能在非
第4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三) 作者:皮煜杰
阶梯电价“探路”仍需继续 2012年7月1日,除西藏和新疆外的29个省区市,一齐步入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时代。从两个月前的“闻调色变”,到5月份全国各省区市“集中听证”、6月份陆续公布实施方案,阶梯电价终于在备受关注、纷纷扰扰中有了定局,平静上路。 不过,阶梯电价方案的落地实施,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而对以水、电、气先行先试的中国资源价格改革来说,阶梯电价无疑更是一次“探路先锋”。 水、电、气、煤这类资源的价格改革,既牵涉长长的产业链条,又关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中国各地差异很大。这些领域的价格
第5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二) 作者:皮红丞
当民意成为考核“刚性”指标 知情权不落实,信息就不对称,也就不能保证群众科学有序的参与和监督;监督权如果没有制度保障,缺乏“看得见的结果”,群众就失去了表达民意的动力。 民意成为干部考评的“刚性”指标,正从中央要求迅速落实为地方的实践。7月8日本报10版刊登的一组各地考核新亮点,让人们对这种“刚性”有了真切感受。 事实上,无论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选人用人的评判权交给群众;还是今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