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14年贵州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单独二胎”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政策衔接
- ·下一篇文章:中国历史上十个最伟大的皇帝
2014年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化解“扶不起”危机
近日,四川达州“讹人老太”被刑拘事件不断发酵,在一个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道德旨归的国度,该案件注定会成为探讨道德与法律问题的里程碑式事件,透过这起标志性事件,我们看到的社会一隅是“为老不尊”的社会问题,而把这个社会问题放大后,我们看到的是费孝通笔下所描述的中国式“熟人社会”的解体,以及与之相对的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某些伦理道德在某种程度上的失效。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史学家对历史的解读正好应对了政治学家对现实的判断,其注脚就是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所说的历史是一座画廊,里面复制品很多,原创作品很少。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看到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社会转型的阵痛期,而道德滑坡问题,“扶不起”受伤老人等问题,正是转型阵痛期的典型症状之一。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应对社会转型期问题,可以借鉴他国的有益经验,除了政府发力之外,社会治理也要跟进,这也导向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社会治理是一个强调权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过程,这决定了治理主体的多元性,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格局在化解“扶不起”危机中要同时发力。
有什么样的政府,就有什么样的人民,从这个角度来讲,司法机关在处理“摔倒老人”案件时要唱响主旋律,发挥正能量,为化解“扶不起”危机提供司法正义支撑。法的价值有三个层面,自由、正义、秩序。但是我们看到,一些司法机构在处理“摔倒老人”案件中过多的考量了秩序的目的,南京站在法官的立场这固然没有错,但是从匡扶社会正义的角度而言,这样做似乎就有待商榷了。
比如,南京 案,法官在没有确实证据的前提下,采取了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从司法实践效果看,该案件是维持了所谓社会秩序,但是如果从匡扶法律正义的角度来看,该案件的判决是失败的。国外一些国家在处理类似案件时有“好人免责条款”,可以为好人提供法律的保护,这一点在我国可以通过地方放立法解决这个问题,让好人得到法律救济的过程也就是让社会正义释放正能量的过程,化解“扶不起”危机,法律正义必须提供正能量。
完善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是发达国家跨越社会转型期的有益经验。对于化解“扶不起”危机,发挥社会力量,完善社会治理,不失为“接地气”之举,这不但能够降低政府的治理成本,同时也能提升社会组织的参与度,进而增进社会治理的合法性。比如,在华师大的支持下,中国好人网“搀扶老人风险基金”所进行的尝试,目前来看,社会组织协同参与度较低,这方面,政府要积极培养社会参与的土壤,为化解“扶不起”危机“接地气”。
“扶不起”危机折射出的是社会道德困境,反映出的是社会正义危机,拷问的是地方治理的效度。想要化解道德困境,匡扶社会正义,提升治理效度,必须务实举措,综合运用法律、社会治理、个人参与等手段,让老人能够放心出行,让好人能够放心出手,让正义能够得到匡扶,让良知能够得到护佑,唯此,“扶不起”危机才能得到化解。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写作常用名言警句 作者:皮泞华
1.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性格决定命运,生活方式决定健康!2.表面上缺的是金钱,本质上缺的是观念,命运里缺的是选择,骨子里缺的是勇气,肚子里缺的是知识,事业上缺的是毅力,行动上缺的是改变!3.落后是观念落后,贫穷是脑袋贫穷。许多人,不是没有好机会,而是没有好观念。不是不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抛弃旧观念!4.信念改变思维,思维改变心态,心态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要改变命运,先确立信念!5.心态决定看世界的眼光,行动决定生存的状态。要想活出尊严,展现不凡,只有改变观念,敢于和
第2篇 申论高分必背句子 作者:皮海荣
要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要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让人民享有更真实、更充分、更广泛的人权。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增强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提高
第3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一) 作者:皮妙兰
农民工维权 【背景链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最根本的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即公民权。在我国,公民权主要包括:经济性权益,有报酬权、收益权、同工同酬权、就业机会均等权、社会保障权、社会福利权等;社会性权益,有自由择业权、劳动安全保护权、子女平等受教育权、职业技能培训权、劳动争议处理权、休息权、休假权等;政治性权益,有人格权、人身自由权、参与社会管理权等。 问题之一:劳动权益屡遭侵害。第一表现就是就业受限制。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城市劳动力市场被人为地分割为正式市场和非正式市场。绝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只能在非
第4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三) 作者:皮煜杰
阶梯电价“探路”仍需继续 2012年7月1日,除西藏和新疆外的29个省区市,一齐步入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时代。从两个月前的“闻调色变”,到5月份全国各省区市“集中听证”、6月份陆续公布实施方案,阶梯电价终于在备受关注、纷纷扰扰中有了定局,平静上路。 不过,阶梯电价方案的落地实施,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而对以水、电、气先行先试的中国资源价格改革来说,阶梯电价无疑更是一次“探路先锋”。 水、电、气、煤这类资源的价格改革,既牵涉长长的产业链条,又关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中国各地差异很大。这些领域的价格
第5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二) 作者:皮红丞
当民意成为考核“刚性”指标 知情权不落实,信息就不对称,也就不能保证群众科学有序的参与和监督;监督权如果没有制度保障,缺乏“看得见的结果”,群众就失去了表达民意的动力。 民意成为干部考评的“刚性”指标,正从中央要求迅速落实为地方的实践。7月8日本报10版刊登的一组各地考核新亮点,让人们对这种“刚性”有了真切感受。 事实上,无论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选人用人的评判权交给群众;还是今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